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人民中国》:胡令远:问道与力行——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

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340

(来源《人民中国》,2022年9月22日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的历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日本政治家,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这集中表现在两件事情上,一是2006年他以日本现职首相到曲阜“朝圣”,在中日交流史上堪称“破题”第一遭。二是2018年他参谒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而这两件事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地孤立存在。

探寻中日共同价值之源

2007年12月30日上午,曲阜孔庙庄严肃穆,弦乐低回,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到这里参观。在大成殿,他向孔子像鞠躬致礼,还现场吟诵《论语》中的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在谈到观感时,福田康夫说,他来到孔子故乡曲阜,来到儒家文化的起点,很激动,也很高兴。诞生于2500年前的孔子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有很大影响力,是日中两国文化的共同点。他到这里来,就是要亲眼看到和确认这个共同点。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当时的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对此评论说,孔子在日本很受欢迎,中日关系有一大特点就是文化来源的共同性,福田首相这次参观曲阜,不仅有促进双方文化交流的涵义,同时也是要去确认这种共同性。

福田此举的意蕴,最权威的答案应该是“夫子自道”。福田曾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他曲阜之行的目的时强调,把日中两国联系在一起的不单是一种利益和利害关系,两国是具有悠久交流历史的邻邦,不仅有相同的文化及传统,而且有在交流过程中形成相互依靠的基础。思考这份深深蕴藏于日中两国中的共同基础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怀着让两国国民重视日中特殊关系的心情,他将访问曲阜。

在这里,福田的中心意思是:中日关系不应只是建立在现实利益的基础上,还必须在深层次的精神价值领域形成一种契合。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是健全的、牢固的。而要达此目的,首先要充分利用中日间本就存在的、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即有着来源共同性的文化。

践行中日友好之道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复旦大学在上海锦江饭店共同举办了主题为“推动构筑新型国家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前,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王伟光先生率队亲赴日本,诚邀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出席这一纪念活动。福田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是年6月22日,福田先生如期抵达上海。24日上午,他在研讨会做了特别纪念演讲后,即驱车赶往上海火车站,随后乘京沪高铁直奔南京。在明孝陵稍作逗留后,福田先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在随后的2个多小时中,表情肃穆的他一直认真听取张建国馆长的讲解,并时常在重点馆区前驻足思考。当日南京天气闷热,前天到沪后不顾旅途劳顿,参加了一系列高密度活动的福田先生,作为一位老人,看上去已有些体力不济的样子。但他仍然谢绝了主人休息一下的建议,只喝了一杯茶,又坚持来到重点馆区,并与幸存的受害者直接进行交流。最后,福田先生正式向纪念馆敬献了花圈,对死难者鞠躬祷告,并题写下“东亚和平”的条幅。在现场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希望更多的日本人能来这里。当日傍晚,福田先生一行由南京返沪,细雨中的夜上海,沉静而美丽。

事后,中日两国主流媒体对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南京之行,普遍给予积极评价,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原中国驻日大使徐敦信是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亲历者,他在当时上海举行的研讨会上做特别纪念演讲中指出,“抚今追昔,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强大生命力,并由衷敬佩邓小平、福田赳夫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非凡勇气。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福田康夫前首相百忙中应邀与会。福田先生早年就是父亲身边的得力助手,步入政坛和就任首相后,力主正视历史,重视亚洲外交,并和中方一道通过‘迎春’和‘暖春’之旅,签署发表了中日间的第四个政治文件。我们对福田先生一家两位首相为中日关系发展做出的贡献深表敬意。”

福田先生的曲阜之行与南京之行,似乎穿越于中日两国的历史之间,实则是对中日关系如何兴利除弊、行稳致远的问道之举和深沉之思。

在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谨以此小文向为中日关系建设性发展殚精竭虑、求索问道的各位贤达致敬。他们对中日友好信念的坚守与力行,是我们对未来中日关系怀有信心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