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解放军报》:邹志强:红海局势升级折射美战略困境

发布时间:2024-01-17浏览次数:10

(来源:《解放军报》,2024-01-17)

红海危机发生多天之后,美国终于“下场”动手了。本月12日起,美英连续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其中包括荷台达机场附近的军事目标。美军发表声明称,袭击旨在打击胡塞武装“袭击海上船只的能力”。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也门胡塞武装为展示对巴勒斯坦方面的支持,从2023年11月起,频繁使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途经红海南部水域“与以色列有关联”的船只。美国于上个月宣布联合盟友开展代号为“繁荣卫士”的护航行动,并于1月3日向胡塞武装发出“最后通牒”。此次美国对胡塞武装发动直接军事打击,一方面是展现其军事威慑的可信度和地区领导力,表明其有能力应对各种地区安全威胁;另一方面也是回应有关方面对拜登政府中东政策失败的指责和不信任情绪,借此重塑各界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信心。考虑到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这一考量的成分似乎更重。

面对美英空袭,胡塞武装迅速发表声明,称美英两国的军事行动是“大规模侵略行为”,表示决不会因为美英的军事行动放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立场,美英两国“所有利益”都已成为胡塞武装的“合法打击目标”。红海危机面临继续升级的风险。

从国际法角度看,美英对胡塞武装的空袭虽然打着“自卫”的旗号,但并未取得安理会授权。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关于红海局势的第2722号决议,要求胡塞武装立即停止袭击,但并未授权任何国家对也门使用武力。在美国国内也有多名国会议员质疑,此次军事行动没有得到美国国会的授权。

而且,美国的军事行动并未取得更多盟友的支持。除了英国派出战机直接参与空袭行动外,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和荷兰等国只是提供了相关支持。西班牙、意大利、法国不仅没有参与美英两国对也门的空袭行动,也没有签署10国表达支持美英空袭行动的联合声明。这显示西方国家在应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态度上存在不小的分歧。毕竟,红海水域是亚欧之间重要的运输通道,美军的行动让红海航道在短时间内变得更不安全,使得运输成本飙升,严重冲击欧洲经济。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红海危机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美国中东政策面临的内在矛盾和困境。

首先,美国的中东战略收缩遭遇此起彼伏的地区热点问题挑战。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和解,都是为了从中东收缩,聚焦大国竞争推进所谓的“印太战略”。然而,巴以冲突的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红海危机等地区安全挑战,令美国无法轻易从中东地区脱身,甚至短期内不得不加大外交与军事投入,打乱了其全球战略调整进程。

其次,美国维护自身霸权遭遇投入和能力不足的困境。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驻伊拉克的基地以及叙利亚境内的美军基地多次遭到伊叙两国民兵武装袭击。这些袭击让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疲于应付,颜面尽失。美国张罗的红海护航行动也是应者寥寥。美国如果不下定决心采取地面行动,仅靠空袭恐怕并不能完全剥夺胡塞武装在红海发动袭击的能力。

最后,美国割裂式的中东政策面临顾此失彼的困境。中东地区安全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红海危机就是巴以冲突外溢的突出表现之一。美国无视二者之间的明显关联,不从源头上解决危机,试图以单边行动和武力优势打击胡塞武装,实际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也无法得到地区盟友的支持。美国的地区领导力正遭遇道义缺失和盟友离心的双重考验。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