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2022年11月15日)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新华社 图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正式开启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实现了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从北京时间下午17时36分至晚上20点48分,这场长达3小时12分的会晤备受世界瞩目,创下了三个“首次”: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当前,在新冠疫情仍旧蔓延,地缘政治竞争愈发激烈,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环境下,中美领导人的这次面对面会晤更是被寄予厚望。
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在会晤伊始的表态便回应了外界的期待,也点明了本次中美元首会晤的意义和共同目标。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处理好彼此关系。我们今天的会晤举世瞩目。我们应该同各国一道,为世界和平增强希望,为全球稳定增加信心,为共同发展增添动力。”
“在当前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够坐下来谈,本身就释放了积极信号,这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目前正在美国交流访问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和平繁荣、经济发展、全球治理均发挥着正面作用。
通过中美双方就此次会晤发布的新闻稿件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指出,中美已逐渐走出两国关系非常负面的态势,开始回到相对正常的轨道。
两位专家认为,在本次会晤的战略引领之下,中美达成了诸多“方向性”成果,未来双方如何在具体领域上进行跟进和落实值得进一步观察。此外,对于拜登在此次会晤中的表态与承诺,我们不仅要听其言,更应观其行。
中美元首“把舵定向”
11月14日晚间,中美领导人在正式会晤前握手并微笑致意的照片,迅速占据国内外新闻网站的头版。在此之前,从拜登执政算起,两国元首共进行了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五次通话。其中,最近一次通话是今年7月28日,当时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被重点阐述。
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美方已明确表现出对举行此次中美领导人会晤的期待。在中方“官宣”会晤消息之前,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方曾多次放风称,正推动两国元首在G20领导人峰会上会晤。
会晤的安排也能展现出美方的重视。刁大明分析称,这一方面体现在会晤时间安排在G20峰会正式开幕前,与峰会期间密集的双边会晤议程做出区分;此外,拜登以及美方代表团成员还来到中方下榻的酒店举行会晤,足以看出其重视程度。
“拜登迫切需要借助这次会晤显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力,也希望与中国保持比较相对稳定的状态。”刁大明表示,习主席抵达巴厘岛后不久,就应约与美方进行会晤,这体现我们对中美关系一贯负责任的态度。
而在此次巴厘岛的会晤中,中美领导人应为两国“把舵定向”是中方强调的重点。习近平在会晤开场致辞中表示,“我们作为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要起到把舵定向的作用,应该为两国关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中美关系向上提升。”
具体而言,我们可从不同层面理解“把舵定向”的内涵。首先,宏观上而言,确立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对于两国关系“把舵定向”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在会晤期间指出,“双方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相比于中方提出的原则性共识,吴心伯认为,美方更关注一些具体的问题领域。例如,中美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能源安全等领域如何开展合作,管控分歧。不过,在吴心伯看来,目前美方尚未就中美关系中的指导原则与中方达成一致,这一点从拜登的表述中便可略窥一二,即“美方认同应确立指导美中关系的原则,可由双方团队在已有的共识基础上继续谈下去,争取尽早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台湾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在此次会晤之前,拜登曾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他希望让中美双方都能了解对方的“红线”。作为回应,会晤期间,中方就明确划出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此,刁大明指出,中方将台湾问题的定位更加明确、清晰化,实际上传递出了一个信号:美方不要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核心利益,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做任何战略误判。
两国合作,未来可期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会晤中,中美领导人不仅“把舵定向”,还对两国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做出规划部署。
从中方发布的新闻稿件可以看出,两国元首已就推进部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在官方层面,双方的外交团队将保持战略沟通;两国财金、经贸团队也将进行沟通与协调;双方还将在公共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领域开展对话。在民间层面,双方鼓励人文交流与各领域人员交往。
据吴心伯观察,自拜登执政以来,中美两国的财金团队尚未进行正式会晤。“双方合作领域的扩大,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整体气氛。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引导两国关系朝着合作的方向发展,而非更加紧张或冲突的方向。”
而从美方释放的消息来看,美国务卿布林肯希望尽早访华,这也表明中美高层面对面的互动与对话在逐渐恢复。
此外,中美近期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据彭博社11月9日报道,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当天均表示,在今年11月于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行了非正式会谈。此前,针对佩洛西“窜台”,中方将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
《华尔街日报》就此评论称,中美两国在全球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解振华与克里的此次非正式会谈释放出中美两国重启接触的信号。
“中美两国已逐渐走出佩洛西‘窜台’后,在两国关系中形成的一种非常负面的态势,转向了保持对话沟通、强化合作的氛围。”不过,刁大明也表示,中美此次会晤的共识大多是“方向性”的,而非具体的合作清单或政策。至于其能否解决中美之间的切实问题,仍有待观察。
如何将元首会晤的共识落到实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美元首会晤后向媒体介绍情况时指出,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对双边关系的战略引领既包括会晤前的一系列准备,也包括会晤后的跟进和落实。双方团队将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工作重点,保持对话沟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动交往合作。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外界注意到,在此次会晤中,拜登将此前“四不一无意”的承诺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五不四无意”,其内容包括: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在吴心伯看来,这一表述上的变化没有太多实质性意义,关键在于采取怎样的行动。“嘴上做再多保证,行动上却恰恰相反,这些所谓的承诺便没有价值,也失去了可信度。”
实际上,无论是在此次会晤中,抑或是此前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中方均表示,拜登多次作出“四不一无意”的承诺,中方希望美方把美国领导人的表态落到实处。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中美双方就此次会晤发布的新闻稿件,不难看出白宫在措辞和表述上更具“竞争性”与“对抗性”。至于背后的原因,据《南华早报》分析,这和民主党在美国国内中期选举中的表现有关。
“拜登向国内作出姿态,对中国展现出强势一面,这种处理对华关系的思路和心态都是有问题的。”吴心伯就此指出,这也是美方当前思考对华关系的一个普遍心态,其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好两国关系。
在谈及中美之间的分歧与竞争时,习近平在会晤中强调,中美是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的大国,过去和现在有差异和分歧,今后也还会有,但这不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
“任何时候世界都有竞争,但竞争应该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而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习近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