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解放日报》:吴心伯:深度 | 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释放哪些关键信息?

发布时间:2022-11-14浏览次数:151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022年11月14日

11月14日,世界目光投向印尼巴厘岛,一场重磅峰会在此登场。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双边会晤。

在握手、微笑和简短开场白之后,两国元首展开了闭门会谈。

在世界局势变乱交织、中美关系持续僵冷之际,中美元首此次面对面会谈释放出哪些关键信息?这场举世瞩目的峰会对中美关系、地区局势以及全球治理将带来哪些重要影响?

  中美峰会何以促成?

外界注意到,此次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创造多个“首次”:中美元首自疫情暴发近三年来首次线下会晤、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两国元首首次面对面会晤、中美完成各自国内重大政治议程之后的首次会晤,以及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台后中美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认为,可以从时间、期待、意义三个层面解读这次中美元首会晤。

时间上看,两国国内重要政治议程——中共二十大、美国中期选举均已告一段落,双方领导人可以更专注于双边关系和其他重要事项的沟通与磋商。与此同时,恰好在印尼举行的G20峰会为两国元首第一次线下会晤提供契机。

期待上看,两国对这次峰会不无共同需求,包括在关系紧张、矛盾丛生、风险暗藏的背景下,双方均希望能妥善管控分歧、推进互利合作、避免误解误判。

美国媒体也指出,双方寻求缓和数月来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并更好地理解彼此在未来几年的优先事项。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元首会晤由美方发出邀约,中方应约会晤。

拜登在会晤前夕说,“要弄清楚红线在哪里”。美方此前也多次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晤“建立地基”“划清底线”,负责任地管理竞争。

倪峰指出,美方主动邀约反映出美方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谓“地基”“底线”与美方之前所说的“护栏”并无二致,说明美国一方面与中国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两国关系破局,走向激烈冲突。特别是俄乌激战正酣,美国客观上需要中美关系保持相对稳定。

吴心伯表示,美方主动积极推动中美元首会晤也出于利益考虑,希望在其关切的问题上争取中方的合作,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禁毒、缓解朝鲜半岛紧张态势、处理俄乌冲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等。

此次,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随同拜登参加两国元首会晤。耶伦会前表示,她期望就美中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更多交流,包括讨论宏观经济问题。

再从中方角度看,与美方达成峰会安排,“是希望通过会晤就中美关系定位、关系发展原则达成一些基本共识。”吴心伯说。

吴心伯指出,拜登执政以来,中美在关系发展原则和方向上迟迟未能达成共识。中方强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美方则先后提出“竞争、合作、对抗”“投资、结盟、竞争”三分法。缺乏共识导致双方在处理具体问题上缺少参照系。

此外,中方也希望借这次峰会向美方提出重要关切,包括特朗普时期遗留的加征关税问题,美国加强对华科技封锁、打压,对中国企业制裁日益加剧,对留学生、学者实施不合理的签证政策等等,以便推动美方关注并处理中方关切的问题。

  元首引领至关重要

意义上看,这次元首会晤对稳定中美关系、化解全球危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如外界预期,两国元首在会谈中就广泛议题交换意见,包括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

双边关系层面,习近平在会晤时指出,作为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要起到把舵定向的作用,应该为两国关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中美关系向上提升。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确本国的发展方向,也要思考和明确同他国、同世界的相处之道。

倪峰指出,今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美紧张关系更加风高浪急,冲突风险上升。中美关系现状引发地区和世界的焦虑,中美如何寻求相处之道不仅事关两国,更关乎世界的和平稳定。

“从中美关系发展历史看,在关键时刻,两国元首发挥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倪峰说,两国若释放稳定关系的信号和姿态,也是向世界传递积极信号。

“这是拜登执政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线下会谈,能够对今后双边关系发展起到引导、推进、稳定的作用。”吴心伯说。

在双边关系的战略性问题中,台湾问题被认为是两国元首会谈的关键议题。吴心伯表示,这是中方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所在。中方必然向美方阐述明确、坚定的立场,并对美方的对台政策再次亮明红线。此外,经过佩洛西窜台事件后,如何防止台湾问题再度引爆中美关系,也是双方关切所在。

由于中美分歧重重,外界担心这是一场高风险会谈。然而,分析人士提醒,合作也是这次峰会的关键词之一。

会谈前,白宫表示,两国领导人将讨论在双方利益一致的领域展开合作。

吴心伯表示,中美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打击毒品、人文交流等领域依然存在合作空间。

地区和全球层面,俄乌冲突、朝鲜半岛局势、经济复苏等议题摆在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桌上。

习近平在与拜登会晤时强调,我们应该同各国一道,为世界和平增强希望,为全球稳定增加信心,为共同发展增添动力。

拜登也表示,世界期望美国和中国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

当前,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全球充满危机和挑战。俄乌冲突绵延至今,新冠疫情尚未结束,能源、粮食危机突出,通胀席卷全球,极端气候频发……“跨国挑战需要大国合作,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也是向世界传递积极信号。”吴心伯说。

倪峰指出,全球安全、发展、治理领域正面临多重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元首自然会就地区及世界紧迫议题交换意见,包括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气候变化等。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中美两国可以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能否带来一丝暖意?

自从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美关系经历了高度紧张的对峙。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更是攥紧拳头,对华打压不断升级,包括限制对华高科技及半导体出口、密集制裁中国企业、加紧对台军售等等。

外界关心,这次中美巴厘岛峰会能否为两国僵冷关系带来一丝暖意?

倪峰认为,这次元首会晤一定程度能纾解当前两国关系的焦灼气氛,但是实现关系转圜并不容易。从美国上月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知,美国的政策取向已将中国绑上大国战略竞争的战车。

吴心伯表示,鉴于美方对华战略、政策基本定型,再加上美国国内对华负面认知和复杂心态,期待一次元首会晤能够迅速、显著改善双边关系恐怕比较困难,也并不现实。

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中国商业和经济问题的资深顾问甘思德指出,中美分歧的核心在于两国如何看待彼此的动机,以及相关目标对两国自身利益的损害程度。这减少了两国关系重大调整的可能性。

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肯定双方交流沟通的意义,认为即使不发表任何形式的联合声明,但面对面对话本身就是积极进展,能减少误解和误判的风险,尤其是在双方猜疑加深、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

“中美保持高层沟通非常重要且必要,至少能及时、准确地向对方传递信号,有助减少误解误判。”吴心伯说。

吴心伯进一步指出,处理中美关系除了依靠领导人之间的沟通,还应该恢复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对话机制。中美之间曾经有过上百个对话机制,到特朗普执政时则精简为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但随着两国关系趋冷,这4个机制也已停摆。拜登上台后,尚未建立任何常态化的对话机制,以致处理两国关系缺乏抓手。

解铃还须系铃人。分析人士强调,造成中美关系当下困境的症结在于美方,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也在于美方,尤其是美国需要对中美关系树立正确认知,以及重信守诺。

倪峰表示,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只会将两国关系带向负面,无益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事实上,美国自己也意识到风险所在,所以提出“护栏”“底线”,以免竞争失控,走向冲突。但美方仍然执意展开竞争,暴露其政策的内在矛盾性。

吴心伯指出,若要给中美关系建立真正的“护栏”,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核心利益,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尤其是美方必须重信守诺,而不是言行不一。

比如美国向中方承诺的“四不一无意”——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美方并未说到做到。相反,一系列行为都显示美方背信弃义。包括推进“印太战略”、升级美日澳印四方对话机制等,无不在拉拢盟友以对付中国;至于不断提升美台关系,加大对台支持,更是违背不支持“台独”的承诺。

“不能嘴上讲建立护栏,防止冲突,不希望对抗,实际却在不断挑战中方核心利益,罔顾中方重大关切。关键不是说什么,而是能否做到。”吴心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