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第四期“复旦—东早世情圆桌”在美研中心举行。会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了年度国际形势与战略分析报告《失衡与重构: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14》。副校长林尚立出席发布会并作发言,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教授主持了当天的会议。《报告》各专题的作者分别介绍了自己所撰写的专题内容,并与听众开展了互动。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与跨国挑战、人祸与天灾在2014年接连出现,冲突与动荡成为2014年国际形势中的突出特征。但2014年的世界也不无亮点。力量上升且自信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亚太自由贸易区等等。在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动力、全球治理需要新元素的背景下,中国的建设性作用是那么的及时和亮眼。
《报告》指出,冷战终结后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导致了今天世界的力量对比失衡、利益结构失衡、行为规则和规范失衡。在美国力量优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下降的大背景下,世界亟需秩序重构。新兴国家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这一历使命,这不仅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更符合21世纪国际社会的长远利益。
2014年的《报告》共分为14个专题:信强教授撰写了《国际政治:再平衡与新常态》;宋国友教授撰写了《国际经济:迈向“双核时代”》;苏长和教授撰写了《中国外交的互联互通战略》;吴心伯教授撰写了《从奥巴马的弱势看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乌克兰危机与国际政治变局》;赵华胜教授撰写了《强硬普京与俄罗斯的战略追求》;胡令远教授撰写了《“安倍风险”再评估》;杜幼康教授撰写了《“莫迪旋风”能刮多久?》和《阿富汗:一个时代的结束?》;石源华教授撰写了《朝鲜半岛:关键在“危机管控”》;孙德刚研究院撰写了《恐怖主义回潮阴影下的中东》;贺平副教授撰写了《亚太经济合作的新态势》;沈逸副教授撰写了《金砖国家合作的新格局》。这些专题多角度地透视了本年度重大的国际事件与发展,深度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转变及其所产生的现实与潜在影响,有助于揭示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全文: 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