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东方早报》:对话苏长和:2014中国外交收获“一二三四”

发布时间:2015-01-05浏览次数:200

来源链接: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5-01/01/content_953698.htm

一大全球伙伴网络两大主场外交三大国际热点四大力量关系”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一大全球伙伴网络

初步形成了全球伙伴网络。十八大以来短短两年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出访19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会见各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近500人次,实现了外交布局的全覆盖。

  “两大主场外交

中国2014年成功举办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明确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三大国际热点

参与解决乌克兰问题,应对中东极端恐怖势力蔓延、积极开展国际地区反恐合作,协助抗击埃博拉疫情、向疫区国及周边国家先后提供4轮援助。

  “四大力量关系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5次会晤;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迈出坚实步伐,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元首继庄园会晤之后又续瀛台夜话;中欧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访欧,德国、意大利等国领导人接踵访华;同新兴市场国家的团结协作和战略沟通不断加强,共同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利益,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印度、巴西,推动中印关系翻开新篇章,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早报记者杨小舟

  201412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014年度的最后一次例行记者会上,引用了外长王毅近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回顾了2014年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对2015年中国外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丰收之年。华春莹说。

华春莹指出,王毅用一大全球伙伴网络两大主场外交三大国际热点四大力量关系来概括2014年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绩。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用结伴但不结盟的全新实践诠释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着眼于实现中国与欧亚各国的共同发展,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构想,目前已有沿线5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

回眸2014年的中国外交,互联互通战略理念的提出、运筹与系统化应用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认为,中国应支持和参与到发展中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

华春莹也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宣布,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将于20151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候任轮值主席国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拉共体四驾马车成员国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以及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将共同出席会议开幕式。

中国-拉共体论坛是20147月宣布成立的。将于201518-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成为中国外交在新一年里的首场盛事。

寻找中国与世界的共通性

东方早报:谈到互联互通,很容易从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如何理解它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

苏长和: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其一,互联互通其实是理解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关键词。实现地区互联互通是中国在亚洲和周边外交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之一。简言之,互联互通也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对地区一体化和区域主义的本土化理解。

习近平主席在201411月举行的亚洲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会议上,形象地用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说明打通人际交往和国际交往的物理和民心障碍的意义所在。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外交战略思想,重视从共通层面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共通体现了一种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对抗思维,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各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彼此之间也面临许多共同的利益、责任和命运,只有抓住并逐步发展壮大彼此之间最大的合作公约数,才能避免冲突对抗,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其二,政通人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目标,而各国之间更强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形成制约战争、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综合力量。

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为分割出来,国家内部治理体系目标是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货币税收、市场体系,国家间关系的治理体系,也需要逐步减少妨碍国家间沟通的物理和文化障碍。

其三,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外交提出的结伴不结盟战略思维是吻合的。

  “结伴不结盟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之一,它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将合作发展共赢作为目标,非常符合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而结盟则是找敌人或者制造敌人的思维,我认为新型国际关系应该超越这种思维。

冷战刚一结束,中国就开始致力于构建全球结伴关系网络。最近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在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而这一伙伴关系网络的深化,需要人、财、物、智的互联互通措施来联结。

落实一带一路:增强

国际行政合作和法律合作

东方早报:中国今年举办了两场主场外交来推行一带一路

苏长和:2014年,互联互通被提高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突出地位。做不到互联互通,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带一路倡议。201411月,中国利用主场外交的优势首次主办亚洲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会议。习近平主席在会上进一步将2013年提出的五通理念表述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说到底,这五通就是要做到人、财、物、智的流通,打通地区发展和一带一路的经络血脉和毛细血管。

其实,我们现在的主场外交不要只理解成在中国主办的外交活动,仔细观察的话,我们还主动将主场外交搬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或者说,借他国地利办外交,我认为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态的一种创新。

例如,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南非的时候,一批非洲国家领导人会聚南非,与中方共同商量中非合作事务,在访问巴西和斐济的时候,一大批拉美国家和南太国家汇聚巴西利亚和斐济,与中国共同商量双边和地区合作事务,李克强总理出席在塞尔维亚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借他国场地与十六个中东欧国家共商联通战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主场外交。

东方早报:采访中,不少国内外学者和官员都对我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落实。

苏长和:首先当然是基础设施联通。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大通道既包括海、陆、空交通建设,也包括油气管道建设和输变电工程。以后者为例,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已建成18条跨国输电通道。20141210日,由浙江义乌出发的义新欧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经过22天横跨亚欧大陆的运行,到达西班牙马德里。重庆到杜伊斯堡、武汉到华沙的国际联运列车都已开通。未来亚欧铁路和泛亚铁路建设会带动亚欧大陆腹地的发展,这未尝不是破解中国历史上人口地理分布胡焕庸线的一种方法。【编注: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为此,需要配套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甚至未来的上海合作组织金融合作,当然也欢迎其他开发银行积极参与,来逐步实现基础设施联通的目标。

按照估计,未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大约需要8000亿美元的资金,这需要有个国际融资体系,靠中国一家做不了。

所以,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战略必然会带动更多的双边和多边行政合作,这对政府的国际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落实许多跨国联通项目,尤其是中国与越来越多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对接,政府的国际行政能力建设很重要。

中国要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也需要高效的国际行政能力。国际行政将是中国未来一项新兴产业。在201411月举行的亚洲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会议上,中国答应为周边国家培养2万个互联互通人才。

除了国际行政合作以外,与互联互通有关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标准建设也是值得关注的。亚洲国家要形成自己的地区治理法律体系。

此外,围绕一带一路还可以开展更多的人文外交活动,筑牢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和平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

双边外交发展规划推广到更多双边关系中

东方早报:具体到外交实践上,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应注意些什么?

苏长和:在外交理论和实践上,多讲亚洲互联互通,少讲亚洲一体化,起到消除别人疑虑的效果。

互联互通既是一个中国本土耳熟能详的词汇,比外来的区域主义、地区一体化、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外溢等词汇更易于为不同群体所接收和理解,同时这个概念在东南亚国家已经有很好的民意基础,也较能被接受。

对亚洲国家来说,一体化这个概念太刺耳,亚洲有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有不少袖珍国家,这与西欧地区一体化背景情况不一样。中国如果提亚洲一体化这个概念,必然会引起中小国家忧虑,担心被中国一体化了。所以媒体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用词是不准确的。

  “互联互通与欧洲搞的一体化最本质的不同,就是中国并不是希望在亚洲复制战后西欧的一体化道路,中国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中国还应该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对方发展战略对接、衔接起来。

我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双边首脑、总理、副总理级、部级对话交流机制,以及小多边、次区域政府交流机制。中国还与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了5-10年的双边外交发展规划,双边外交发展规划应该逐步推广到更多双边关系中。双边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接和衔接,有助于降低周边国家政党轮替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以及减少对方政党竞争过程中打中国牌的不利局面。

除此之外,中国应支持和参与到发展中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

互联互通战略并不局限于亚洲。与一带一路倡议配合起来,中国可以依托亚欧峰会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两个机制,将互联互通理念纳入到机制建设工作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西方对发展中国家战略不同的是,西方的战略一般是分而治之的手段。相反,中国的战略很明晰,就是将自身发展与有利于发展中大陆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这种战略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联合团结,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促进世界政区的新发展,削弱西方在国际关系中独大的格局。

中国将世界政区分成不同板块,几乎与各大洲和地区都建立了洲际对话交流机制。因此,中国的互联互通战略还要利用好已有的中非合作论坛和中拉合作论坛,积极参与到非洲大陆和拉美加勒比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进程中。

东方早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很快要在北京举行了。

苏长和:2015年还有中非部长级会议机制。中国和世界寻找共通性的步伐已经开始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