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王浩副教授在第67期国研沙龙谈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发布时间:2024-03-27浏览次数:70

2024年3月26日中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简称“复旦国研院”)第67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简称“国研沙龙”)在日本研究中心一楼会议室举行。本期国研沙龙的主题为“理论、历史、认同: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三种观察视角”,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王浩副教授主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祁怀高副院长主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孟维瞻评论。来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研究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等机构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期国研沙龙。

(第67期“国研沙龙”会场)

王浩首先从理论和历史视角切入,介绍了美国大选的两种类型,回顾了美国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性选举及其所催生的政党重组结果,总结了美国政治的周期定律,讨论了历史上美国政治尤其是选举政治的核心矛盾——“经济—阶级矛盾”。在此基础上,王浩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美国选举政治的分析视角——认同范式,认为基于文化—身份的政党—选民联盟在美国政治中的生成和发展正在对传统的理论视角和历史周期形成冲击。在此框架下,王浩梳理了美国选举政治的三个新趋势,包括政治动员逻辑与选举核心议题从经济驱动到认同驱动、经济优先与文化战争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张力,政党—选民联盟的构建逻辑转变为以认同为纽带的阵营部落化,以及无多数联盟时代的到来成为美国选举政治结构的新特点。以此为框架,王浩最后分析了2024年美国大选的关键议题(移民与经济)、关键州(铁锈带与阳光带)与关键选民(蓝领、非洲裔、阿拉伯裔、拉美裔和年轻选民群体)

(王浩副教授在第67期国研沙龙上主讲)

在评论和提问环节,孟维瞻老师围绕主讲人提到的认同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美国政治中的特朗普现象以及共和党内部分化等进行了探讨,并对2024年美国大选的关键摇摆州选情做了进一步分析。国际问题研究院张家栋教授则从民主、共和两党对华政策的理念差异以及美国两党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此外,国际问题研究院严少华老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银培萩老师、彭泽宇老师以及在场部分学生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孟维瞻讲师评论)

(张家栋教授评论)

(参加第67期国研沙龙部分师生)

王浩,现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任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美国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美国政治、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著有《从周期到认同:美国政党政治研究的范式创新与议程重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社会联盟与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演化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新近发表《拜登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型》(《国际问题研究》2024年第1期)。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以及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类省部级项目,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