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中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简称“复旦国研院”)第69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简称“国研沙龙”)在日本研究中心一楼会议室举行,复旦国研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承办此次活动。
(梅飞虎(Maximilian Mayer)教授主讲第69期国研沙龙)
本期国研沙龙的主题为“欧盟对华‘去风险’的后果与限度:中欧关系脆弱现状的分析”(Effects and Limits of De-risking: On the Fragile Status Quo of Sino-European Relations),由德国波恩大学教授梅飞虎(Maximilian Mayer)主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简军波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严少华评论。来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机构近20名师生参加了本期国研沙龙。
(简军波副主任主持第69期国研沙龙)
梅飞虎首先谈到了“去风险”这个概念的缘起,最早开端于德国总理朔尔茨早在2022年提到要维护德国产业的安全与稳定,提出去风险的问题。2023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对华关系演讲时正式提出对华“去风险”,这也是欧盟对美国“脱钩论”的一种回应。“去风险”政策的核心是欧盟对过度依赖的担忧,欧盟“去风险”是要减轻而非摆脱对外依赖。梅飞虎指出,这个概念后来也被美国所借用,但欧美在去风险的范围上有差别,欧洲对华“去风险”的范围相对有限。梅飞虎接着谈到了“去风险”概念在不同成员国的不同理解,政治人物较为推崇“去风险”,但企业界不太支持。而且即使在政府内部,德国执政联盟中的不同党派也有差距,像绿党显得更为强硬。
(严少华青年副研究员评论)
梅飞虎教授还提到“去风险”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认为“去风险”使部分外资流往越南和墨西哥等地,但实际上这些外资企业依然和中国市场保持紧密联系,中国企业依然是这些流出外资企业的重要供应链的一部分。他还提到,德国依然会坚持自由市场理念,推动第二版的全球化。
(第69期国研沙龙会场)
在评论和提问环节,严少华老师围绕欧盟“去风险”是否代表欧盟对外经贸政策理念的一种根本性改变、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否会带动其他国家效仿、以及欧盟单一市场会否受“去风险”政策的深刻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张家栋教授、蔡翠红教授、薛松副研究员、王晓宇青年副研究员、陈宇青年副研究员和来自复旦大学其他学院与其他高校的师生围绕梅飞虎的报告提出了各自的问题或看法,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参加第69期国研沙龙活动的部分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