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紫荆论坛》:简军波:中法合作前景喜大于忧

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10

(来源:紫荆,2024-04-29)

简军波 |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

202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法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如今,中法关系在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有益于世界和平与繁荣。然而,在时代剧变的背景下,两国关系也正经历著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地缘政治领域的对抗、经贸领域的持久摩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如何总结过去40年的成功经验,塑造更加友好顺畅的中法关系之未来,值得两国共同深思。本文拟从目前双方合作发展的潜能、正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

两国合作空间及潜力巨大

中法关系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发展至今依然相对顺畅,尤其得益于共同的合作基础。目前,中法合作空间及潜力依然巨大。从政治领域看,双方都秉持独立对外政策;经济方面,双方互补性依然较强;在人文领域,中法都是文化大国或强国,文明交流互鉴空间潜力巨大。 

(一)双边合作政治基础坚实

虽然中法两国社会体制不同,但两国领导人共同奠定的政治互信基础、相似的国际地位或身份以及共同的国民性,成为双方达成持续合作的主要政治基础。

1964年,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法国成为率先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在冷战气氛汹涌的时代,法国作为西方阵营的重要一员,能克服国内外政治压力,摆脱成见,与意识形态对立的国家建交,需要极大的魄力、勇气和远见卓识。也正因如此,戴高乐和当时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为中法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共同的政治互信。随著双方联系日益紧密,两国关系不断提升。1997年,中法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4年,提升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在双方关系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两国建立了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和金融对话、人文交流高级别对话等部长级以上的高层对话机制。

此外,两国具有相似的国民性,即对于独立国际地位和大国尊严的珍视与追求。新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付出了鲜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不惜冒著被西方制裁与封锁的危险,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冷战时期,面对美国和苏联的帝国主义军事威胁,中国人民不怕牺牲,敢于迎接战斗……可以说,独立自主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信条。同样,法兰西民族也具有追求独立的国民意识。1966年,面对国家主权(尤其是国防主权)受到威胁的情况,法国毅然退出北约;2003年,美国以反恐为名,带头攻打伊拉克,作为西方重要成员的法国明确表示反对;21世纪,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欧洲战略自主,试图捍卫欧洲和法国在国际社会的独立地位……因此,追求国家独立,维护国家尊严是两国共同的特质,有利于两国构建共同的政治共识。

对于法国当前追求的战略自主,中国政府给予支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接待法国外长期间明确表示: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我们将坚持支持欧洲的战略自主权。法国在面对中国时,也明确表示「不选边站」。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3年4月访华行程结束后,于回程中坦言,在台湾问题上不会和美国采取统一立场。这反映出当双方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立场时,能够找到合作空间,不会因外部压力而采取针对对方的对抗性政策。在面对国际社会重大问题时,双方也有可能寻求共识,以减缓地区和国际局势的烈度。譬如,双方愿意就俄乌冲突的解决进行协商与合作,这一点在中国和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关系中都难以实现。

中法关系还有一个特点,它也许不甚明显,但依然十分重要:那就是双方具有类似的国际身份。中法都是所在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中不可被忽略的政治性大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十国集团成员、核大国、所在地区强国,在国际社会都具有广泛的利益和影响力。这意味著两国无论是维护自身利益,还是推进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或解决国际问题时,都离不开与对方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础。

(二)经贸合作广泛深入 

在中法关系中,经贸合作发挥著「压舱石」作用。从经贸关系实际来看,双边互赖性较强。如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从贸易总额来看,2022年中法双边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4.6%。从近期投资来看,法国投资在中国的各领域都长期存在。2017年法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为250亿欧元,投资领域包括农业食品、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大型零售和金融服务等。目前超1,100多家法国企业在华开展业务,雇用约57万名员工。近年来中国对法投资也大幅增长,2017年中国对法直接投资存量达60亿欧元。中国(含香港)企业在法国设立子公司约700家,雇用员工约4.5万人。

双方紧密的经贸关系也有赖于两国政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强烈愿望。2019年,中法政府签署了一系列涵盖多个领域的大型贸易协议,其中包括中国斥资300亿欧元从空中客车公司购买飞机、法国鸡肉对华出口、法国在中国建造海上风电场、成立中法合作基金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方愿同法方保持高层交往,并欢迎法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法国总统马克龙作出积极回应。2023年,马克龙在对华国事访问期间带领庞大的商业代表团,推动了36家中法企业代表在诸多领域签订合作意向书。

中法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有利因素是双方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法国企业在先进制造、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能源、装备制造、互联网等领域,两国企业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这种互补性还体现在第三方合作,比如中法核能企业在英国欣克利角开展的合作。目前,面对重大的国际经济发展新动向,双方可以就绿色转型、价值链重组和技术革命(如智能机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另外在金融等领域,中法间也存在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恭王府服饰秀”亮相巴黎

作为2023中法时装周开幕大秀,「恭王府服饰秀」于2023年9月27日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图为模特在展示设计师劳伦斯.许创作的恭王府系列高定服装(图:新华社)

(三)人文交流潜力巨大 

中法官方建立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促进中法人文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法之间人文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17-18世纪期间,许多法国耶稣会士活跃在中国,部分目的是为了抗衡当时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大约在那时,中国文化和中国风格在法国开始流行。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于1670年主持建造了具有中国风格的特里亚农瓷宫。在某种意义上,法国成为中国瓷器、丝绸、漆器在欧洲售卖和仿制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得到了包括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广泛青睐,很大程度上成为法国和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来源之一。

当然,作为欧洲现代思想重要发源地之一的法国,其文化对中国现代革命亦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初,众多中国革命先驱在法国留学,开展早期革命运动,最终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上中法之间的文化和思想交流,对双方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中法两国人文交流日益丰富。从学生交往来看,目前大约有3.7万名中国学生在法学习,为法国第二大外国学生群体;近万名法国学生在中国学习,是欧洲在华最大学生群体。作为东西两个文化大国以及东亚和欧洲文化的代表,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

   两国合作受阻于一些现实矛盾

然而,在国际局势深刻转换的背景下,中法关系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战,两国间存在一些深刻的矛盾,这值得双方关注并思考如何化解。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冲突、经济摩擦和意识形态对立。

(一)地缘政治冲突 

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最先提出「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欧洲国家领导人之一,并致力于在欧洲层面去实现这一目标。基于欧洲战略自主的概念,法国连同欧盟和其他欧盟成员国,共同推动欧洲的独立自主,这其中也包含提升在与中国交往中的「独立性」,意味著它在战略上要坚持自身主张,而不会在原则上向中国妥协。这种战略思维将给中法关系带来诸多领域的潜在冲突,其中包括对华经济「去风险」策略,以及在意识形态上的自我坚持。

在战略自主思想的指导下,法国支持欧盟所提出的地缘政治竞争方案。事实上,法国是最先提出具有高度地缘政治竞争色彩的「印太战略」的国家,也是欧盟建立欧盟版「印太战略」的推手。在法国和欧盟「印太战略」的刺激下,法国加强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合作,来对冲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行动只会越来越多。而且,法国也会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一样,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贸参与变得更加敏感。

除此之外,法国在对华内政的干涉上变得更加积极。那些在中国看来是主权的问题,法国却将其包装成所谓普世人权问题,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求借口。近些年的一些涉华举动包括:国会议员执意窜访台湾,支持欧盟制裁中国,以及在新疆、西藏、香港等问题上发表不友善言论等等。

俄乌冲突等国际问题也成为中法合作的现实障碍。两国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影响了双方政治互信,也给双边经贸关系、尤其是投资关系蒙上阴影。 

(二)经济结构矛盾 

中法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是经贸交流,但双方在该领域的矛盾在加深,主要表现为法国越来越担心双边经贸关系的不平衡问题。2018年,法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92亿欧元,比德国对华逆差还大,尽管中德经贸交易量大于中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另外,中国作为法国经贸伙伴的重要性在下降;相反,美国对于法国外贸的重要性在上升,其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9%增加到了2021年的16.1%。

法国还带头推动欧盟层面的对华经贸「去风险」政策,牵头起草欧盟「反胁迫法案」,允许欧盟对第三国实施反制裁,赞同欧盟不能像依赖俄罗斯化石燃料那样依赖中国稀土金属,推动欧盟在2023年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在欧销售的反补贴调查,法国还抱怨中国市场的准入政策等等。

此外,双方都正遭遇不同情况的经济困难,各自市场需求的弱化,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能力的下降,也会在客观上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化交流障碍 

尽管中法人文和文化交流潜力巨大,但推动起来存在困难。目前,法国民众对中国认知的负面情绪在增加。根据2020年COVID-19病毒流行危机期间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法国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只有16%的受访者持积极看法。更重要的是,负面情绪连续几年来一直在增长。

法国民间对华舆论的负面认知会严重削弱中法人文交流的动力,双方在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巨大差异也深刻影响人文交流。中法虽都是文化大国,但双方文化和文明差距甚大,社会制度对立,彼此达成各方面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些差距和差异既揭示了加强双方人文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是阻碍双方进一步开展交流的重要因素。在法国坚持对华人权干涉和秉持对华价值观优越性的前提下,中法人文和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

务实地构建未来中法关系

中法同为大国,两国关系对双方和国际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两国的交往模式应建立在务实而不是理想主义的基础之上。基于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合理推动两国关系就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对于两国关系前景的预测不能基于幻想,而应基于现实。可以预测,未来中法关系既无法像美法关系一样紧密,也不至于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中法合作关系一定会继续,但双方在诸多领域的矛盾也会不时发生。「合作中有冲突,冲突中开展合作」,或许是未来中法关系的基本状态。

另外,对双方而言,中法关系应植根于两个独立大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不应受到或尽量减少来自第三方的影响。法国希望中国能独立处理包括俄乌冲突在内的国际热点问题而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国也同样期待法国对华政策能排除其他大国施加的压力。只有在各自真正独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制定真正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政策。

为了尽量将矛盾降到最低,将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中法两国皆应在发展双边关系中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共同解决分歧、应对挑战,而不应将矛盾激化、恶化和扩大化。相信中法这两个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能够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发展的新境界,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和智慧。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4年3-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