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研究院举行第十六期“国研沙龙”活动:中亚的伊斯兰教与政治

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次数:212

20155月20日下午,国际问题研究院第十六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以下简称“国研沙龙”)活动在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为“中亚的伊斯兰教与政治: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Islam and Politics in Central Asia: Challenge for Russia and China),由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Russian State University for Humanities)副教授谢尔盖·马尔科多诺夫(Sergey Markedonov)博士主讲。马尔科多诺夫博士现为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5年4月至5月)。本期沙龙由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教授点评,活动由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马斌博士主持。国际问题研究院刘永涛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等院系的10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马尔科多诺夫博士首先讨论了中亚地区安全的总体形势,认为美国和北约部队撤出阿富汗会使中亚地区局势出现反弹。除阿富汗因素外,中亚国家还面临一系列其他政治和安全挑战;其中,许多挑战同中亚国家的权力机关功能脆弱、国家仍处于塑造新政治和社会身份的过程之中有关(该过程始于苏联解体,至今仍未结束)。

中亚国家受两大邻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较大,参与了两国主导的一系列地区整合计划,如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马尔科多诺夫指出,当前大多数研究者主要从地缘政治竞争、中美俄三角关系角度分析中亚地区事务,而对中亚国家内部因素关注较少。实际上,来自中亚国家内部的因素给中亚国家、中亚邻国和外部行为体带来了众多挑战。

马尔科多诺夫的报告聚焦中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伊斯兰因素。他谈到,宗教结构对新独立的中亚国家的身份转换、未来政治稳定、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等极其重要。当今世界有15亿穆斯林,约占世界人口的23%。穆斯林团体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活动,其中,在35个国家中是人口主体。在中亚地区的后苏联国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人口的93%、塔吉克斯坦人口的95%、哈萨克斯坦人口的65%、吉尔吉斯斯坦人口的65%、土库曼斯坦的99%的人口都信奉伊斯兰教。

马尔科多诺夫在报告中考察了中亚国家历史传统中的伊斯兰因素,以及中亚地区异常多元化的伊斯兰宗教,重点分析了政府机构与伊斯兰组织之间的联系,并梳理了中亚五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异同。马尔科多诺夫利用多个案例讨论了激进伊斯兰运动与伊斯兰圣战运动等的影响。马尔科多诺夫还就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缘政治、经济发展、防止极端伊斯兰主义、保持地区稳定等方面的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马尔科多诺夫的报告结束后,赵华胜教授对马尔科多诺夫的宣讲进行了点评,马尔科多诺夫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并进行了互动。

“国研沙龙”是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学者进行经常性学术交流的机制,也正在努力为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智库做出贡献。开展这一“国研沙龙”活动的目标在于:活跃和加强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孵化国际问题研究新兴学术视角和观点,搭建国际问题研究论文发表平台。

   “国研沙龙”的主讲人向全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开放,欢迎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如您想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请电邮联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服务中心,电邮地址为:<iis_academi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