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中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简称“国研院”)在文科楼324会议室举办国研沙龙第82期讲座。讲座由韩国仁荷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金显洙(Kim Hyunsoo)主讲,主题为“东亚海洋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国际法的分析视角”。本次讲座由国研院副院长祁怀高研究员主持,国研院薛松副研究员、挪威卑尔根大学政府系埃丝特·宋(Esther Song)副教授担任评论人。国研院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郑继永教授、国研院朱芹副研究馆员,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韩语系主任郭一诚副教授、吴仙花副教授等参与讨论。
(第82期国研沙龙会场)
金显洙教授先介绍了东亚国家面临的主要海洋安全问题。他围绕海上航行分歧、海洋边界、防空识别区、渔业问题、岛屿主权、海上咽喉要道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他指出,有关各方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术语和条款的解释存在分歧,且面临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协调问题。不同国家间的利益界定、安全现状、政体、军事实力存在差异,国家间围绕海洋安全问题的互动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针对上述问题,他认为国家间应尝试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化解分歧、推动合作,包括设立共同开发区(JDZ)、成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RFMO)等举措。
(金显洙教授担任第82期国研沙龙主讲嘉宾)
金显洙教授随后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了当前东亚国家面临的海洋治理挑战及相应举措。他指出相关领域较为核心的国际法规体系应包括双边及多边协定、海上安全联盟、共同防御条约、行为准则、有关国家行为声明、安全合作协定、联合海上军演等。他进而指出有待回顾的海洋安全问题,包括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行动、海上恐怖主义、海盗以及海上武装抢劫、港口国家管控、航行安全、毒品贩运、非法移民等。他认为,上述挑战和问题的化解,需要来自各国的共同政治意愿、遵守国际法规的决心,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对维系公海秩序的积极态度。
金显洙教授从国际法视角分析了应对东亚海洋安全挑战的举措。他围绕如何建立海上公共秩序、维系海上安全、构建全球海上安全合作伙伴关系、成立海上安全信任基金的前景(Maritime Security Trust Fund)等发表了看法。
在问答环节,在场专家学者与金显洙教授就东亚海洋划界、东亚海洋安全与稳定的维系,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的作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祁怀高研究员主持第82期国研沙龙)
(薛松副研究员担任第82期国研沙龙评论人)
(埃丝特·宋副教授担任第82期国研沙龙评论人)
金显洙教授回应指出,国家对《公约》的承认并不意味着在事实行为中对《公约》的遵守。但在理想情况下,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国家应将其承认的国际法融入国内法架构中。国际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因为在国际法的制定和形成过程中,需要满足来自各参与方的要求,这在事实上需要模糊和灵活的技巧,乃至表达上的妥协以促成国际法条款的最终达成。
国研沙龙第82期讲座结束后,金显洙教授参观了国研院资料室。
(参观国研院资料室合影,从左至右:祁怀高、埃丝特·宋、金显洙、朱芹)
金显洙教授现任韩国仁荷大学法学院国际法荣休教授、韩国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主任、韩国水文学会名誉会长。金显洙教授获韩国海军士官学校、首尔大学本科学位,首尔大学硕士学位,英国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曾任韩国外交部、韩国海洋水产部、韩国海岸警卫队等的法律和政策顾问。金显洙教授关注国际海洋法领域有关海洋边界、岛屿主权和海洋地物的法律地位、海上通行制度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