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新闻晨报》:刘丽荣:“养不起送不走,难民潮让欧洲犯难”

发布时间:2015-09-10浏览次数:204

乌克兰危机和希腊危机尚未平息,欧洲在这个夏天又陷入了更为复杂的难民危机。来自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难民,漂洋过海,经由欧盟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进入欧洲。在巴尔干半岛的陆路通道,浩浩荡荡的难民大军仿佛民族大迁徙,伛偻提携,从希腊出发,经由马其顿、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入西欧。面对突如其来的难民潮,欧洲民意四分五裂。难民问题成为欧债危机之后,欧洲一体化面临的最大威胁。

七月,德国电视台播出了默克尔抚慰难民少女的镜头,遭到德国网民的批评。在电视节目中,默克尔与来自黎巴嫩的巴勒斯坦女孩就难民的临时居留权问题进行了简短的交谈。女孩随家人来德国寻求政治避难已有四年,由于居留被拒,即将面临遣返。14岁的女孩希望留在德国,继续读书;默克尔则试图阐释德国难民政策的两难问题: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但是国家的资源有限。女孩失望哭泣时,默克尔中止谈话,上前抚慰。之后,默克尔继续实话实说:如果我们说,你们可以(从中东)来,你们可以从非洲来,你们所有人都可以来,但是我们没有能力做到。默克尔的表现,被德国民众批为“铁石心肠”。

从个体的命运解读一个国家的难民政策,必然遭遇道德瓶颈。在对话中,女孩讲述自己的梦想,默克尔谈论国际政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作为政府首脑,默克尔无法改变法院和移民局的决定。抚慰和关怀,是因为无法诉诸言辞。

在欧盟成员国中,德国对难民潮持谨慎欢迎的态度。欧债危机以来,德国的国家形象得到提升,广阔的就业市场和较高的难民安置标准,吸引了大量来自战乱地区的政治难民和贫困地区的经济难民。每天都有难民对着电视摄像的镜头说:我们希望到德国去,因为那里有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未来。2015年上半年,德国收到的难民申请约占欧盟总量的43%。德国政府预计今年将有80万难民在德国申请避难,这一数字是去年的四倍,约为德国人口的1%。

基于第三帝国的历史记忆,德国国内民意对于如何对待难民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许多热心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向难民提供帮助;与此同时,针对难民营的纵火和暴力袭击事件此起彼伏。八月底,默克尔探访德国东部的难民营,被右翼极端主义者斥为“民族叛徒”。由于缺乏足够场地用以安置蜂拥而至的难民,德国许多地区的公共设施被临时征用作为安置点。各联邦州和地区政府抱怨安置费用激增,地方财政难以承受。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德国能否无限度地负担所有的难民?

与德国不同,英国对于接收大批难民持抵制态度。英国主要政党皆主张采取强硬措施,限制难民进入英伦三岛。在难民危机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因为不会法语,许多入境法国的难民,不愿在当地申请避难,而是选择偷渡到英国。英国政府近日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希望通过释放清晰的信号,阻止难民涌入。未来通过非法渠道进入英国的移民,在租房、工作方面都将面临困境。

《申根协定》取消了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内部边界,使欧盟人口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也为难民在欧洲大陆通行提供了便利。欧洲原有的难民分配制度主要遵循《都柏林公约》,按照这一机制,难民必须在首次踏上某一成员国土地时递交庇护申请。但是在本轮难民危机中,《都柏林公约》事实上已经失去效力:大部分难民从欧盟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入境,给意大利和希腊等国造成沉重的负担,鉴于大部分难民希望继续向北行进,南欧国家索性放弃登记,任由其去往其他欧盟国家。

面对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欧盟委员会呼吁修改《都柏林公约》,实行统一的欧洲难民政策,建立具有约束力的难民配额制度,缓解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压力,但是遭到英国和部分东欧国家的反对。在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无论是中左翼政党还是中右翼政党,均反对向欧盟国家分配难民。这些国家的担心主要是基于地区安全和财政困难的考量:一方面,大批不同信仰的难民有可能打破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欧债危机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很难承受如此之多的难民。

八月底,在奥地利境内发现71位难民在偷渡的货车内窒息死亡,暴露出欧洲难民危机的严峻性。欧洲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难民安置标准,但是面对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潮,欧盟及其成员国无论是在道德、政策、资源还是管理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对于欧洲一体化的事业来说,这种背离团结的无能为力意味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原载《新闻晨报》20159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