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伊朗与以色列之间“持续12天的战争”宣告结束,但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加沙人道危机愈演愈烈。地区热点问题背后,是冷战思维、霸权主义逆流涌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全球和平事业何去何从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困,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国际社会增进彼此信任与凝聚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为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提供新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秉持破解难题的理念创新。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为破解当今世界安全难题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引。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全球多重安全危机加剧的境况下,新安全观主张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对于破解此类成因复杂、持续长久的热点安全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新安全观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认可,将推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理念深植人心。
全球安全倡议展示冲突调停的方式创新。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调停工作,斡旋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实现历史性和解,积极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的调停方案及实践呈现出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尊重主权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坚持对话与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将冲突调停与发展援助相结合等特点。这些特点很好地体现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具体落实。此外,中国还在不久前成功发起并设立了国际调解院。作为世界上首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国际调解院将为高效和平化解国际纠纷提供更多选择。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强而不霸的逻辑创新。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宣示,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反对霸权主义,这是中国对“好战必亡”“国霸必衰”定律的深刻认知,也蕴含着中国的“和合”文化基因。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民族性格,根植于此的全球安全倡议有着包容和平的文化基因。全球安全倡议坚持以“共赢”取代霸权逻辑的“零和”对抗,强调通过合作来寻求各方利益的契合点,携手各国纾困解难,体现了强而不霸的逻辑创新。
全球安全倡议凸显权责平衡的原则创新。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主张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强调一国安全不应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安全时都应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安全关切,倡导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主张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合法权利应当得到实现,以色列的合理安全关切也应当得到重视;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认为伊朗应继续恪守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各方也应充分尊重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享有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中国以自身行动践行权责平衡的原则,有助于推动国际秩序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繁荣。
推进国际共同安全,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不仅从理论上超越了西方国际安全观,也在国际安全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现实作用。展望未来,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丰富和落实,必将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