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2022年12月7日)
近日,美国又搬出了“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
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报告的主题词之一,是“核武器”。报告中,还臆测了中国的核弹数量。
12月6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就美方这份报告发表谈话。谭克非表示,美国在报告中对中国核力量现代化指手画脚、妄加揣测,实际上最应该深刻检讨反思自身核政策。
就在不久前,美国空军表示,计划在澳大利亚部署6架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此前,美国还要在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框架下,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
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用核武器“武装”澳大利亚。
美国急着打破该地区的稳定,到底作“核”打算?
前不久,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6届大会上,美英澳三国妄图“洗白”自身核扩散的行径。经过激烈斗争,中国同其他国家一道,挫败了美英澳三国的图谋。
谭主找到了核心当事人——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王群大使。从他亲口讲述现场交锋的经历入手,谭主看清了美国的真正图谋。
王群大使告诉谭主,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是国际社会在核问题上公认的原则。
全球核平衡是避免全球核冲突和威胁的一个公认前提。而美国,不止一次想要打破这种平衡。
64年前,美英签署《共同防御协定》,该协议允许美国向英国提供核武器以及一个完整的核潜艇推进装置。
而如此“大方”的美国,打的是什么算盘?这件事,要从二战结束后讲起。
二战结束、冷战开启后,美苏进入微妙的“核平衡”状态——美苏各自拥有的核武器,足够将对方毁灭。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核武器,成了双方不成文的默契。
1957年,苏联研制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科技上的落后增加了美国对霸权的焦虑心态,美国亟需一种方式弥补与苏联在竞争力上的差距。
核武器,成为手段之一。
当时,苏联拥有射程更远的洲际导弹,而为了扩大自己在核武器上的优势,美国除了加紧研制自己的洲际导弹之外,还需要将核武器部署到离苏联更近的地方,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核威慑能力。
美国看向了欧洲,英国,成为目标。
英国,对核武器有“需求”——彼时英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开始下降,英国政府将核武器视为维持大国地位的象征。
但向第三国转让核武器,无疑会打破冷战下的核平衡,引发美苏两个阵营的军备竞赛,核大战的风险也会加剧。
这一做法,就连美国国内,都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但美国政府以英国“已经在核武器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由开脱——英国已经掌握了核武器,美国的分享只是“锦上添花”。
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二年,美英正式签署《共同防御协定》,美国向英国提供核技术,而英国需要做的,是允许美国在英国部署弹道导弹。
这一部署在英国的弹道导弹,实行的是“双钥匙”制度——听起来,是美英双方共同协商导弹发射,英国同样也有决策权。
但实际上,英国有的是控制发射导弹步骤的钥匙,而核弹头的钥匙,掌握在美国手里。
说白了,英国拿的是“枪的外壳”,而美国掌握的是“子弹”。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意图才真正浮出水面——美国直接向英国转让成熟的技术,英国本国相关的研究自然也会中断,未来,英国不仅没有“子弹”,甚至连造“枪”的能力也会渐渐消失。
换句话说,英国的核能力,受制于美国。而一旦有任何紧张局势需要发挥核威慑力时,英国也只能听从美国。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用直接输出整套技术的方式,完成了对英国的控制。这,还只是美国的第一步棋——美国更大的图谋,在欧洲。
和英国签署协议两年后,1960年,美国又提出了“多边核力量”计划。
套路都一样:
先是提供5艘装有核导弹的潜艇,为北约建立核武器库。随后,就将北约国家全部纳入北约核体系之下。
表面上,这支核力量由北约欧洲盟军总司令控制和指挥,但实际上美国才手握决定性“钥匙”。
就这样,美国在欧洲开启了核扩散进程,不仅增强了自己的核优势,还将欧洲纳入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核大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世界。
这样惊险的情形让国际社会感到后怕,为了把核冲突的危险锁在“笼子”里,1968年,59个国家共同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堵住了美国通过核扩散控制其他国家的途径。
这一条约,也重新构建了全球的核平衡,核不扩散,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196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6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成了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而亚太地区能够安心发展经济的原因之一,是亚太地区长期保持了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其中就包括处于核平衡的状态。
但想要介入亚太地区局势,增强对亚太地区影响力的美国,需要再次打破这种核平衡。
这一次,美国选择是南太平洋地区,这一块是“核空白”地区,只要美国对其中任意一个国家进行核扩散,就会让核平衡的天平迅速倾斜。
而澳大利亚,成了美国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这一次,美国选择拿出的,是核潜艇。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告诉谭主,美国希望盟友能够替美国承担一部分防御责任或是威慑作用,其中日本在反潜方面有一些技术方面的优势,所以日本主要负责反潜,而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让美国决定增强其水下威慑能力。
彼时的澳大利亚,也正在升级自己的潜艇部队。
谭主在《别了,莫里森!》中分析过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的东西两侧,是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这种“不安全感”,也让澳大利亚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潜艇,澳大利亚也希望选择性能最好的。
最终,澳大利亚政府在德国、日本、法国等多个潜艇竞投对象中,权衡利弊,选择了法国由核动力潜艇改版的常规动力潜艇。
而美国,看到了澳大利亚的这种心态。为了进一步刺激澳大利亚对性能更好的核潜艇产生“需求”,美国强行将中国“拉进”这一区域,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
2019年,美国发布《印太战略报告》就是一个明确信号。其中就提到,中国正在“重组”太平洋地区的秩序,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正在减少,这会让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失衡”。
报告一出,澳大利亚的焦虑肉眼可见地增加,随即就开始寻求安全庇护。没过多久,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就进驻了澳大利亚。
与此同时,美国各大智库与媒体频频释放出租借核潜艇给澳大利亚,以帮助澳大利亚应对威胁的说辞。
2020年,美国国防部又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报告中,满篇都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部队”“未来10年核弹头数量将增加一倍”的描述。
那一年,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在伦敦参加军事会议之时,向英国海军上将拉达金释放了想要美英帮忙建造核潜艇的信号。
刚刚正式脱欧的英国,也正想尽办法和美国靠拢。两国一拍即合,找上了美国。这正中美国下怀,也成了AUKUS的雏型。
2020年7月,美国和澳大利亚举行了由国防部长和外长参加的“2+2”会谈,提出构建一项新的“绝密防御合作框架”。
同月,美国立刻就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进驻的澳大利亚达尔文市资助建立了一个军用燃料储备设施。
核潜艇是“饵”,澳大利亚主动上钩,美国“溜鱼”时也更加自如。
此后,美国一直对转让核潜艇技术这件事没有明确的答复。时间在流逝,被拿捏的澳大利亚,自然也愈发着急。
美国,提出了新的条件:
对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海军斯特林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用于停靠美国的核潜艇。
到了这,美国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将澳大利亚打造成美国核潜艇基地的目的,也浮出水面。事实上,早在2011年,美国海军就提出要将澳大利亚打造成美国海军的基地。
也一直到了这个时候,美国同意转让核潜艇技术的首肯,这才姗姗来迟。
但不同于冷战时期,此时,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核平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对核扩散行为做出了明确的限制。
为了摆脱束缚,美国打着“合作”的幌子,构建自己的“核叙事”。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期间,美国妄图将自己非法核扩散行径包装成合法、无害的行为。但这一图谋,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戳穿。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提道,美英拟向澳大利亚转让的武器级核材料,可用来制造多达64到80枚核武器。
无论美英澳三国如何包装,这都是彻头彻尾的核扩散行为。
美国所谓的“合作”,不过是一场由美国主谋,英国盲从,最终让澳大利亚充当美国维护霸权“马前卒”的骗局。
正如不久前中方提到的,中澳之间从来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有的是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和高度互补的经济结构,有的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共同诉求。
而美国,不仅是将澳大利亚当做棋子,更希望用澳大利亚,不断试探国际社会对核扩散的反应与底线。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驰江告诉谭主,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武器国家,也能够拥有了核潜艇这样的战略武器,对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造成严重冲击,其他条约缔约国,特别是无核武器国家如果要效仿澳大利亚,势必会打开“潘多拉魔盒”。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国防部的正面回应还是在联合国当面拆穿美国图谋,中国不仅不怕美国的“核讹诈”,而且还要让国际社会看清它的阴谋。
不久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中德两国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倡导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
回国后,朔尔茨又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他写道,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
这句话点出的正是某些国家的思维桎梏,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打压和遏制,最终能够如愿以偿么?
可以来看看中国对于发展核武器的这段表述:
发展核武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请美国理解一下这句话里的中国底气和智慧,再掂量一下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