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光明日报》:孙德刚:深化中阿合作 团结共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4-06-02浏览次数:10

(来源:《光明日报》,2024-06-02)

【特别关注】

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领导人同多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充分体现出中阿双方团结合作、推动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共同愿望。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中阿双方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第一,中阿关系的定位不断提升。2004年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启了中阿务实合作新纪元。随着中阿经贸、能源、投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中阿双方开始从“背靠背”到“面对面”。过去20年中,中阿双方在“论坛”下建立了十几个多边合作平台,中阿关系也从2004年友好合作关系提升至2010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再从2018年的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双方在各自外交全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以来,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向东进趋势日益明显,中国成为阿拉伯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首届中阿峰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中阿已经从区域性关系变为全球性关系,以往双方站在中东看中阿关系,现在是站在全球看中阿关系。

第二,中阿建立了多维度伙伴关系。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能源合作与劳务承包成为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新形势下,中阿已经成为发展伙伴、安全伙伴、科技伙伴、文明交往伙伴和全球治理伙伴,中阿合作越来越具有全方位性。联合国、金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等国际多边机制成为中阿互动的重要多边舞台。2022年和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埃及和阿联酋召开,同时,中国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路线图与时间表,中阿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合作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三,热点问题治理成为中阿守望相助的重要内容。中阿双方坚决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是,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执意把大国战略竞争放在首位,建立“小院高墙”,坚持脱钩断链,热衷于搞小圈子,导致全球化出现逆流,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受此影响,中东地区出现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巴以冲突久拖不决,人道主义危机拷问人类良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行动起来,以“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巴以和解与共存。中方宣布在前期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基础上,再提供5亿元人民币援助,受到阿拉伯国家、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的普遍赞赏。

中阿合作论坛已经走过20年的辉煌历程,正从“黄金20年”走向“钻石20年”。百年变局下,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发展,人类再次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十字路口。大国竞争、科技革命和地区冲突相互叠加,全球南方国家有可能再次被西方拉开差距,面临数字鸿沟和中等科技陷阱的挑战。中阿同属发展中国家,中阿面向未来构建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全球南方国家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地区事务和全球治理的能力。

一是要加强中阿战略规划。中阿合作论坛是中阿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体合作机制。过去20年,双方举办了十届部长级会议;2022年中阿举办了首届峰会;2026年,第二届中阿峰会将在北京举行,突尼斯将承办中阿合作论坛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执行计划》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为中阿全方位合作绘制了宏伟蓝图。中阿国内政治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后任政府在前任政府的基础上,一届接着一届干,有助于中阿开展中长期战略规划。

二是要坚持立足发展。中阿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不同,但是发展是各国的共同任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阿双方既迎来技术革新、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时代机遇,又面临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中阿双方在首届中阿峰会上提出的“八大共同行动”的基础上,在本届论坛上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小而美”的惠民工程,形成“五大合作格局”,这些都是立足发展的集中体现。西方国家认为,中东动荡与冲突的根源是“民主赤字”,解决出路是推动中东国家民主化;中阿双方认为中东冲突和动荡的根源是“发展赤字”,认为发展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总钥匙。本届论坛上,中方欢迎阿方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宣布将参与阿拉伯国家3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还将继续积极推动实施3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合作项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

三是加强人文交流。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年代,中阿共同反帝、反殖、反压迫,形成了休戚与共的政治伙伴关系。新形势下,中阿双方青年,尤其是“Z世代”青年相互了解、相互认识还很不足。他们当中很多人热衷于到西方国家学习,而不愿意到中阿对象国学习。在西方强势媒体面前,中文和阿拉伯文媒体影响力有限,中阿双方民众彼此还存在不少误解。本届论坛上,中阿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宣布将成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扩大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规模影响,加快智库联盟、青年发展论坛、大学联盟、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中方还将每年邀请阿方200名政党领导人访华,未来5年将同阿方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

四是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中东足够大,机遇足够多,大国需要在中东超越“修昔底德陷阱”。中阿合作论坛不针对第三方,不是排他性集团,而是结伴不结盟原则的生动体现。中阿务实合作,并不排斥双方与土耳其、伊朗和以色列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也不排斥阿拉伯国家与域外大国和大国集团的合作。近年来,部分国家提出了印欧经济走廊计划,美国、印度、阿联酋和以色列还提出西亚版四国机制(I2U2)等,这些多边发展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阿拉伯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一定存在竞争关系。只要符合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利益,中国都支持,各种发展倡议完全可以做到相互借力、共同促进中东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坚持战略自主,愿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上促进各方相向而行,共同助力中东和平与发展事业。

总之,中阿双方关系的发展没有历史包袱,只有无限机遇。中东地区是中国落实“三大倡议”以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重要地区,也是探索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重要地区。21世纪以来,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等机制,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群体开展集体合作的重要多边舞台。中阿相互尊重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伸张正义、反对霸凌,双方将在务实合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团结共创未来。

(作者:孙德刚,系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