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中国新闻周刊:简军波:中塞和中匈关系为何是“中欧典范”

发布时间:2024-05-14浏览次数:1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24-05-14)

当地时间5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了欧洲之行。这是习近平今年首次出访,也是时隔5年后再度访欧。

结束对法国的国事访问后,习近平又对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两国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此访期间,中塞和中匈关系得以进一步提升,分别定位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和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发展内涵和趋势来看,中塞和中匈关系正成为中国和欧洲国家双边关系发展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中塞、中匈关系不仅经济关系热络,政治关系也较为牢固。中塞、中匈关系尽管都是独立的双边关系,但它们具有共同特点。

首先,塞尔维亚和匈牙利都坚持主权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我国关系。毋庸讳言,在和中国发展紧密关系的同时,匈、塞两国正承受日益严峻的来自西方的强大政治压力。

匈牙利正被欧盟视作该集团内部的“刺头”,视之为欧盟法治和团结的破坏力量,并因此通过断绝纾困基金、团结基金等欧盟基金使之屈服。塞尔维亚所受压力可能更大。因为不乐见塞与中国发展日益紧密的关系,以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同情俄罗斯,一些欧美国家一直利用科索沃问题和加入欧盟问题,对塞施加巨大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一定程度上通过国内反对派传递出来。

然而,即使受到来自欧美的巨大压力,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仍能秉持主权独立地位,从本国利益出发,坚定和中国交往的决心。因此,两国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中匈、中塞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不让政治因素干扰双边关系整体发展。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本质上属于欧洲,秉持西方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尤其经历冷战后的社会转型后,社会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日益浓厚。事实上,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都经历或正在经历欧洲化进程,因此欧洲或西方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理念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塞、匈两国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从不戴着有色眼镜来和中国交往,没有在和中国的经贸和人文交流中加入政治色彩。这种包容价值观差异而采取务实和相互尊重的态度,也是与中国关系发展良好的重要基础。

此外,中匈、中塞关系迅速发展离不开元首外交的积极引领和高层交往的引导,也离不开中国企业和各社会机构的积极参与。近些年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纷纷来华,从共建“一带一路”到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等,无不积极参与。

基于中匈、中塞关系的良好发展经验,尤其基于这两组双边关系所具有的共性,中欧关系发展应该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中欧双方应基于自身独立的地位和对方交往。如果一方无法保持独立地位,针对对方的政策受制于第三方,则中欧关系发展的空间会受到严重限制。

如今,欧盟和部分欧盟成员国对华政策受美国高度影响,在对华5G设备、产业链和人权等各领域,都追随美国立场。目前,欧盟和部分成员国对华政策与美国对华政策高度类似,这是出于美国的压力还是他们自行判断的最优选项,并不能完全区分。但有一点很清楚,欧盟及其部分成员国所采取的与美国类似的对华政策其实是在损害欧洲的利益。因此,欧洲采取独立自主立场同中国进行交往和发展关系,是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二,减少中欧双边关系中的政治化色彩。如今,欧盟惯常用政治化视角看待中国,和中国交往时似乎首先质疑中国背后是否潜藏有“地缘政治竞争”的意图,将中欧关系置于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棱镜中。在此背景下,欧盟出台了众多法律和规则来防范中国,从而使中欧关系被欧洲的安全化思维所包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欧关系需要减少政治化和安全化色彩,需要进行思维解绑。

第三,求同存异,分歧管控。这是维持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良方。中匈、中塞关系中并非不存在任何挑战和问题,但双方能够将这些难以化解的矛盾和纠纷搁置一旁,使之不影响正常关系发展。对此,中欧关系也有必要将众多难以一时解决的纠纷和矛盾暂且冷处理,留待时机成熟时再处置,同时寻求更多潜在的合作机会和空间。只有共同朝前看,朝好的方向努力,而不是纠结于难分难解的问题上,中欧关系才能行稳致远,造福各方。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发于2024.5.20总第114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