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澎湃新闻:吴心伯:解读|中方解决乌克兰危机立场文件传递了什么?专家:外交上或有更积极动作

发布时间:2023-02-24浏览次数:89

(来源:澎湃新闻,2023年2月24日

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2月24日,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同时多语种同步刊发。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9日,乌克兰利沃夫,孩子们在圣尼古拉斯日当天——尽管有战争和停电——聆听童话故事、参观民间建筑和生活博物馆“圣尼古拉斯小屋”。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一年以来,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在这份立场文件中,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战后重建等十二个要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一年来,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份立场文件主要给出的是中方对于乌克兰危机一个系统性的回应。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认为,立场文件表明,中方在停火,推动和平以及反对扩大战争、升级战争上的态度更加明确,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从我们发布这样一个立场文件本身传递的信息,可能就是我们接下来在外交上会有更加积极的动作。”

重申中方一贯主张,吸纳各国合理关切

“这次系统性的回应大概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重申中方原则。”崔洪建称,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原则,停火止战是中方的目的,“然后还涉及到行动,如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防止冲突的外溢风险,减少其对外的冲击。”                                                          

“立场文件既有具体怎么有利于促和停战的举措关注点,又有结构性根本解决冲突的思路,原则和逻辑。”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认为,上述相关的原则主张有溢出效应,有助于外界了解中方对世界安全体系架构的原则立场。与2月21日中国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相得益彰。

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讲话,王毅在会上宣布,中方将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国将继续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同时,中方还将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解决当今安全困境提出更可行的举措。该消息宣布后,国内外高度关注。

王毅在22日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份立场文件,将重申中方一贯主张,也将吸纳各国合理关切,争取形成国际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

“中方认为,形势越是复杂,越要保持清醒;问题难度越大,越要坚持对话。中方将继续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发挥建设性作用,鼓励支持当事方不放弃任何致力于和平的努力,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探索政治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王毅说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陈宇向澎湃新闻表示,24日发布的这份立场文件展现了中方一贯的中立平衡,务实对抗乌克兰危机的态度。“体现了我们对乌克兰危机,在怎样化解冲突,怎样降低风险,包括怎样维护世界的发展与稳定的问题上,我们的大国态度和担当。”

从“劝和促谈”到“启动和谈”

崔洪建指出,中方24日发布的这份立场文件一方面是要向世界清晰、全面地传达、传递中国的立场;另一方面就是要向国际社会贡献中方现在正在思考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向。“我觉得这个是主要的,所以这个立场文件不是西方所说的所谓和平方案,主要还是基于中方自己对危机的看法,对国际社会当前受到的这种影响的认识做出的一个基本的判断。”

立场文件中提到,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鼓励和支持。国际社会应坚持劝和促谈正确方向,帮助冲突各方尽快打开政治解决危机的大门,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就此次立场文件中一些更具体的主张,崔洪建认为,中方从“劝和促谈”到直接提出来“启动和谈”,主要还是由于目前态势的变化。“中方是基于对现在形势的判断,现在提和谈与半年前提和谈不是一个背景。现在和谈的可能性更大,和谈的一些条件也正在出现。”

一年来,俄乌冲突给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战场局势也陷入僵局,但俄乌双方坐上谈判桌,通过和谈结束冲突的意愿并不强烈。双方不仅在和谈目标上南辕北辙,美西方还不停“拱火浇油”,冲突复杂化趋势更加明显。

“中国同时与俄乌维持着较好的关系,不同于美欧一边倒挺乌反俄,使之与俄缺乏基本信任,我们可以就我们所列的关切点等对双边传话,提供平台,在双边有明确解决问题意愿与和谈基础时撮合双方。”丁纯指出。

另一方面,吴心伯进一步指出,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而美国和欧洲是有能力让乌克兰与俄罗斯恢复谈判的。

2月18日,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主旨讲话后就乌克兰问题回答提问时指出,事实上,从冲突发生的第二天起,习近平主席就提议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争端。

“我们看到,俄乌双方曾举行多轮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和平协议的框架已经摆在桌子上。但遗憾的是和谈中断了,一切都回到原点。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看来有些势力并不希望和谈成功,不愿意战事停止。他们并不在乎乌克兰人民的死活,也不关心欧洲受到的损害,而是有着更大的战略目标。”

陈宇表示,西方大国目前为止也没有提出一个像样的“和平方案”,只是一味地给乌克兰输送武器,并没有真正有诚意地去提出一个具体方案,这种态度显然和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提“战后重建”

此前,欧盟已在计划斥资帮助乌克兰战后重建,实施“21世纪的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涉及工业、农业及能源等领域。据世界银行、乌克兰政府和欧盟委员会于去年9月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重建乌克兰或将耗费近3500亿美元,约为该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倍。

“国际社会应采取措施支持冲突地区战后重建。中方愿为此提供协助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在24日的立场文件中,中方首次明确提出应推动战后重建。崔洪建表示,战后重建这个概念一直是西方,尤其是欧洲热衷于讨论。其实转向谈判,停火止战和乌克兰战后重建,这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冲突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经济破坏性很大,而且它对周边地区和国家,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带来很大冲击,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战后重建本身也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与人道主义密切相关,还有就是和未来欧洲地区的繁荣和稳定相关。“战后重建还包括安全政治各个方面,所以中方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提出战后重建,实际上是表达了战后重建这个事情它是基于国际道义,同时也是基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它不应该只被少数国家讨论或者说把持,应该是一个能够调动各方积极力量都参与进来的这样一个进程。”崔洪建说道。

吴心伯认为,中方提到战后重建,表示是愿意参与进程,并且作出建设性的贡献,就是要出钱出力,这个也是考虑到乌克兰的需要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