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新民晚报》:孙德刚:深海评|中国为和平与发展的“新中东”贡献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3-03-14浏览次数:351

(来源:《新民晚报·深海区》,2023年3月14日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并未缺席。”

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三方在北京发布联合声明,沙伊同意恢复双边关系,并在不超过两个月内重开使馆、互派大使。

这是中东和平的胜利,也是谈判对话的胜利。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外交斡旋纷纷表示感谢。

教派矛盾导致安全困境

中东是全球安全赤字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阿拉伯、以色列、伊朗和土耳其四大力量之间,以及阿拉伯国家内部长期陷入安全困境。

沙特和伊朗是中东地区两大竞争对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两国陷入教派纷争的漩涡中。1988年两国断交,1991年两国虽恢复外交关系,但仍龃龉不断。2010年底中东变局发生后,沙特指责伊朗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伊朗则批评沙特充当西方遏制伊朗的“领头羊”。2016年沙特和伊朗再次断交,双方在叙利亚、黎巴嫩、也门、伊拉克等地明争暗斗,内耗严重。

图片沙特与伊朗是中东地区两大竞争对手。图源:aldiplomasy

而域外大国的介入使教派纷争火上浇油。美国从大国战略竞争出发,以伊朗为敌人,联合以色列、沙特和其他盟伴,组建反伊朗统一战线。2022年拜登访问中东,一方面积极向中东盟伴兜售武器,针对所谓伊朗的导弹威胁建立“中东防空联盟”;另一方面将注意力转向俄乌冲突,减少对中东的外交投入和经济援助。美国对中东分而治之,以武力求安全、以联盟谋霸权,不仅未能消除中东盟友的安全焦虑,反而加剧了阵营对抗。

经过十几年的代理人战争,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增强,不愿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牺牲品,沙特和伊朗都有意缓和矛盾。

中国方案促进中东和平

中国是沙特和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两国是中国能源进口主要来源地。国际社会,特别是中东国家,普遍期待中国利用经贸联系,开展外交斡旋。

长期以来,美西方认为中国在中东安全问题上是“不粘锅”,只谋求商业利益而不愿意提供安全公共产品。这显然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读。事实上,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并未缺席。

中国迄今已召开过四次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两次中东安全论坛,参加过三届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提出也门问题“三点主张”,就叙利亚、利比亚和伊朗核问题分别提出“四点主张”,提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中国设立中东问题、叙利亚问题、阿富汗事务、非洲之角事务特使,在联合国框架下参与中东维和任务,为中东和平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图片2022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雅得王宫会见沙特国王萨勒曼。图源:新华社

今年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中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认为,沙特和伊朗一衣带水,是搬不走的邻居,必须和平共处;域外大国应劝和促谈,而不应拉帮结派,更不能火上浇油。2022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沙特,出席首届中阿、中国与海合会、中沙“三环峰会”。今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成功访华。中国与沙特和伊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升级,增强了两国对华信任;中国耐心开展斡旋工作,最终水到渠成,双方化剑为犁、重归于好。

沙伊复交将带来和平红利

中东变局发生后,中东国家错失十多年发展良机。而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土耳其三边关系,以及阿拉伯国家内部关系均出现缓和势头。

此次沙特与伊朗关系正常化更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带动伊朗与阿拉伯国家整体关系的改善;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等热点问题的解决也将迎来和平曙光。

图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图源:chinadaily

沙伊重拾互信也有助于阿拉伯国家团结。叙利亚发生地震以来,阿拉伯国家纷纷施以援手,表达了与叙复交的愿望。中东国家有望从教派冲突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对话促安全,以发展促和平,在收获和平红利的基础上,积极做大合作的蛋糕,以利益共同体促进安全共同体。

中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积极促进沙特和伊朗复交的同时,中国还围绕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等探索新思路,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东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冲突没有赢家,安全不可分割。唯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才能告别战争与冲突的“旧中东”,迎接和平与发展的“新中东”,不让一个国家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