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博士生学术工作坊第四期解读兰德报告

发布时间:2018-11-16浏览次数:1825

  2018年1114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博士生学术工作坊(简称“工作坊”,又称“羽成学社”)第四期在美国研究中心举办。本期工作坊的主题为“兰德报告与国关博士论文写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简称“国务学院”)博士生刘青尧、孙畅驰、徐成主讲,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雷爱华Ivan Willis Rasmussen点评。本期工作坊旨在解读兰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2018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一带一路”的黎明之中:中国与发展中世界》At the Dawn of Belt and Road: China in the Developing World(简称“兰德报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5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期工作坊。

   本期工作坊共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指导老师介绍本期工作坊的主旨。任晓教授作为三位博士生的指导老师,介绍了兰德报告的分析框架和写作思路,以及对国际关系专业博士论文撰写的启示

第二个环节是国务学院的三位博士生解读兰德报告。孙畅驰归纳了报告的具体结构,包括研究问题、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等部分,并就其中“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大洋洲”等章节进行了介绍。他从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军事与安全参与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兰德报告的分析框架。刘青尧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就“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南亚”、“中国与中东”等章节进行讲解,并且总结出案例分析对博士论文写作的启示。她认为,使用案例要有一个理论分析的统一框架,分析层次要清晰,分析单位要明确,既包含基本的背景阐述,也涵盖操作指标的选取和概念的量化,还应该加强不同案例之间、以及案例内部的比较。徐成就非洲与拉美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补充,同时分享了阅读思考并作总结。他强调兰德报告中“地区枢纽伙伴”Pivotal Regional Partners, PRPs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对兰德报告部分观点的质疑。三位博士生共同认为,这份兰德报告的结论是温和而理性的。

第三个环节是兰德报告作者对该报告进行延伸讲解。雷爱华助理教授是这份兰德报告的作者之一,他就研究方法等做了详细介绍,并且就报告如何分工合作等撰写问题进行了解答。


附件:解读《在“一带一路”的黎明之中:中国与发展中世界》PPT下载链接(PDF版本)

刘青尧、孙畅驰、徐成 兰德公司报告分析 2018年11月14日.pdf


兰德报告《在“一带一路”的黎明之中:中国与发展中世界》

At the Dawn of Belt and Road: China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全文下载链接网址: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2273.html


(唐嘉华、魏涵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