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到今年年中,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达到14.286亿,在外界瞩目下,印度离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只有一步之遥。对印度来说,这是得是失?数亿年轻人加入劳动力大军,将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负担”?印度又能否抓住时间窗口,摘到“人口红利”的果实?
“迟早的事”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日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估,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年中超过中国,达到14.286亿,比中国的14.257亿人口多出290万。排名第三的是美国,届时预计人口将达3.4亿。
联合国官员表示,由于数据存在不确定性,无法确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具体日期。
据悉,印度上一次人口普查还是在2011年进行。原定于2021年进行的人口普查因疫情推迟,至今仍未重启,因此印度人口具体数据仍是个谜。
不过,虽然印度人口总数正在不断增加,但人口增长速度却在放缓。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印度人口十年内的年均增长率为1.2% ,而此前的十年则为1.7% 。
分析认为,印度人口总数超过中国,并不令人意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胡仕胜指出,由于印度居高不下的生育率,印度人口总量超越中国是“迟早的事”。目前,印度总和生育率维持在2左右,即一位印度女性一生平均生育两个后代,已高于中国。
印度人口不仅多,也更年轻。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全球每五个25岁以下的人就有一个是印度人。半岛电视台称,印度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已达11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75%,高于任何其他主要经济体。
胡仕胜说,印度人口年轻化趋势明显,预计未来15至64岁人口比例将大幅超过中国。目前,印度的年龄中位数为27岁左右,中国则是37岁。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则指出,虽然印度人口绝对数将超过中国,但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生育率也从上世纪60年代平均每个妇女生六个孩子,到目前的两个。不过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印度人口结构仍处于有利阶段,且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纽约时报》称,印度人口的不断扩张将带来在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实力,这也是印度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文章还将此与印度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以及今年印度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相提并论。
“双刃剑”
有分析认为,印度劳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正在给印度带来“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上升所伴随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机遇。
然而,一系列隐忧也随之暴露在聚光灯下。印度能否利用其人口优势?人口增长给印度带来的将是“红利”还是“负担”?
胡仕胜认为,对印度而言,年轻人口快速增长,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年轻人口有效就业,经济增长就会得益于比较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会得到发展,这与东亚发展模式类似。但如果劳动力就业率不充分,年轻人口增多就将成为人口负担,“人口红利”将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舆论认为,印度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就业机会。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近日一群来自印度各地的年轻人涌入印度金融中心孟买,他们都想在警察队伍中谋得一个岗位。但竞争相当激烈:65万人申请,只有8000个岗位。
“印度的年轻人口膨胀是一把双刃剑。”半岛电视台指出,为了从中获益,印度需要为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数百万人创造就业,这是印度目前尚无法应对的挑战。根据对官方数据的分析,印度每年有近500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印度政府针对特定行业的激励计划只能在5年内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
有分析称,如果无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水平,越来越多印度人将不再找工作。
独立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就显示,今年3月,印度整体劳动力参与率仅为39.8%,这与美国、中国、日本等超过60%的劳动力参与率形成鲜明对比。该中心数据还显示,印度3月失业率达到7.8%,创三个月来的新高。
《华尔街日报》指出,在未来20年里,还将有2亿印度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家已表示,如果不对基础设施进行更多投资,不采取变革刺激出口导向型增长,印度将很难为这些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制造业占印度经济产出的比例已从2006年的17%降至14%。
分析认为,疫情后印度就业市场复苏乏力,导致农业工作在印度总就业中的份额增加,制造业的就业比例进一步下降。目前,印度近45%的劳动力受雇于占其经济总量约五分之一的农业,本质上是一种“隐形的失业”。
“印度正坐在一颗定时炸弹上。”印度商学院教授钱德拉塞卡尔·斯里帕达(Chandrasekhar Sripada)认为,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足够的就业,印度将出现社会动荡。
但对于“定时炸弹”的说法,胡仕胜认为,印度的就业率低,是指正规的就业率低。由于大部分印度人口生活在农村,很多人就近在非正规的经济部门就业,因此说印度社会将出现动荡言过其实。但这种就业属于低效就业,挣多少花多少,对印度经济和生活状况的改善和提升作用并不大。
“人口焦虑”
舆论认为,虽然人口增长将带来庞大的劳动力和经济增长潜力,但古往至今,“人口第一”这个头衔和发展水平往往并无直接关联。
相反,在公布印度人口即将超过中国同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也表示,“人口焦虑”正广泛渗透到印度的公众舆论中。不止印度,巴西、埃及和尼日利亚等人口大国都普遍有一种看法,即这些国家“人口太多、生育率太高”。
早在2019年8月的“独立日”演讲中,当时刚刚获得连任的印度总理莫迪也曾将印度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称为“人口爆炸”。他表示,“人口爆炸”影响了印度的持续发展,对此感到忧心。
对此,林民旺表示,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印度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而且印度并不是现在才站在“火山口”上,而是一直站在“火山口”上。
林民旺称,除印度外,同处于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面临人口增长太快所带来的负担。巴基斯坦近年来经济稳步发展,但人口的高速增长却消耗了其经济成果,拉低人均GDP。反观孟加拉国,近十年来由于新增人口速度放缓,经济表现就相对较好,去年人均GDP已超过巴基斯坦。
为了抓住时间窗口,化“人口焦虑”为“人口红利”,印度政府早已开始采取行动。
林民旺指出,印度已开始“补短板”,发展基础设施,改善软环境,吸引外资进入制造业等印度人口密集型产业。莫迪2014年上台后,就推出“印度制造”计划,旨在将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
但近年来,不仅制造业占比不增反降,大环境也对印度发展不利。林民旺称,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倒退对印度来说并不是好事。印度主要承接的低端制造业机会正在流失。此外,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给印度这类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带来冲击。
胡仕胜认为,印度要实现“人口红利”,一方面要让更多人接受高等级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为优质服务业和未来中高端制造业带来红利。工程师等理工科人才的增多,也会对印度未来的数字经济有所助力。另一方面,印度也要抓紧时间发展中低端制造业,激活农村地区处于贫困线上下的低收入劳动力,“否则,印度经济就会成为‘两张皮’,高的越来越高,低的仍在原地踏步。”
《纽约时报》分析称,中国曾找到通过出口驱动型的制造业实现变革性增长的方式。印度未能复制该模式,也尚未提出实现更多增长的特色发展模式。无论结果如何,印度经济都无法重演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