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薛松,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尼语专业(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亚太系(硕士)、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印尼帕拉玛蒂娜大学访学。从事印尼族群政治、印尼对外政策和中国—东盟关系研究。出版著作《列国志·印度尼西亚》(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合著第二作者)、Cooper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Routledge出版社2020年,合编第二编者),在《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科学》、《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Asian Ethnicit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内容简介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族群国家。如何在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中妥善解决族群多样性的相关问题,是印尼建国以来必须面对的难题。1998年以来,印尼进行了民主化和地方分权改革。新的制度环境为和平解决族群间冲突和矛盾提供了方案,然而新的矛盾和暴力冲突也在暗暗浮现。为什么民主和分权不能完全解决族群间暴力?本书从族群凝聚力和族群动员的政治空间两个因素来阐释印尼族群动员采用的方式和变化,囊括了重要的族群政治议题和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族群分离(巴布亚和亚齐案例)、族群自治(新建自治区案例)和族群平权(民俗地运动案例)。本书大量使用作者在北苏门答腊省进行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材料,并广泛参考英文和印尼文前沿资料。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封面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版权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589-4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字数:261千字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问题..............................................................1
第二节 研究方法..............................................................8
第三节 本书结构..............................................................12
第二章 印尼族群动员方式选择的既有解释.......................................14
第一节 文化主义..............................................................15
第二节 反应性族群视角........................................................17
第三节 族群竞争视角..........................................................19
第四节 政治过程视角..........................................................23
第五节 综合视角..............................................................26
第六节 理论评述和未来研究方向................................................29
第三章 解释族群动员方式选择的理论框架........................................32
第一节 族群的概念.............................................................32
第二节 族群动员方式的类型.....................................................35
第三节 理论框架...............................................................40
第四章 印尼的族群政治 .......................................................58
第一节 印尼的族群结构.........................................................58
第二节 印尼族群政治简史.......................................................63
第五章 亚齐分离主义运动的族群动员............................................71
第一节 亚齐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71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1976-1998)....................75
第三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强:高暴力制度外动员(1999-2004)....................80
第四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强:制度内动员(2005)...............................87
第五节 小结...................................................................91
第六章 巴布亚独立运动的族群动员.................................................93
第一节 巴布亚独立运动的背景....................................................94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1999年以前)...................100
第三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弱:制度内方式(1999-2000)..........................105
第四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2000年8月以后)................109
第五节 小结...................................................................122
第七章 民俗地运动中的族群动员...................................................124
第一节 多巴湖民俗地运动的背景...................................................124
第二节 政治空间小、凝聚力弱:低暴力制度外动员(2003年以前).....................129
第三节 政治空间大、凝聚力强:制度内方式(2003年以后)...........................136
第四节 全国的民俗地动员(2008-2016)............................................151
第五节 小结.....................................................................158
第八章 新建自治区中的族群动员....................................................160
第一节 新建自治区的背景..........................................................160
第二节 新建帕帕克县..............................................................172
第三节 新建塔帕努里省............................................................185
第四节 小结......................................................................204
第九章 结论 .....................................................................207
第一节 主要结论..................................................................207
第二节 对未来印尼族群关系的判断..................................................211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213
附录A 多巴湖地区民俗地争议中相关方的行动(1987-2003)............................217
附录B 印尼文专有名词翻译对照......................................................222
参考文献............................................................................226
后记................................................................................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