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第四十四辑(2022年第二辑)

发布时间:2024-09-26浏览次数:10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总第44辑)(2022年第二期)由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24年5月付梓出版。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创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创、权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发表文章涉及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各个领域。

本辑为总第44辑,分为三个栏目:政治与外交、历史与文化、社会与管理,分别涉及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基督教在韩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慰安妇”历史记忆问题、韩国古代的无限宇宙观、朝鲜后期儒学与西学的交流、韩国古典文学作品对《史记》写作方式的借鉴,以及韩国的语言政策、韩流与意识形态安全、韩国家庭债务问题、韩国大学的人性教育等。

·政治与外交·

1.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利益、实践与新趋势

作者:文龙杰,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中国新闻社评论理论部副主任,主要从事俄罗斯外交、中亚问题、新闻传播等研究。

摘要:俄罗斯地跨欧亚,东北亚一直是其重要外交方向。俄罗斯希望通过经营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影响和塑造于己有利的东北亚地区安全结构,维护本国东部安全。由于拥有中、日、韩三大经济体,东北亚地区拥有巨大经济潜力和发展机遇,俄罗斯希望加强和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拉动本国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希望深入参与东北亚事务,保持在地区乃至世界热点问题上的影响力,稳固自己的世界大国地位。但冷战时期遗留下的地区结构对俄罗斯的东北亚外交努力形成了限制,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过去一段时间在东北亚方向的外交实践遇到了新的挑战,东北亚局势也因此更趋复杂。

关键词:俄罗斯 东北亚 乌克兰危机 地区结构

2.基督教对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与作用

作者:刘璐,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朝鲜半岛社会与文化研究。

摘要:韩国基督教与韩国政治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基督教在韩国经历了李承晚独裁统治时期政教协调发展和朴正熙威权统治时期民主斗争高涨的阶段,进而推动了韩国民主政治的转变。在韩国政治由威权主义向民主政体过渡的过程中,基督教积极参与民主化建设,成为民主运动的引领者和支持者,是韩国民主化建设中重要的主导力量之一,对韩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韩国政治 基督教 民主化进程

3.韩国文在寅政府的新冠疫情应对政策探析

作者:于婉莹,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中韩关系、东北亚国际政治研究。〔韩〕柳多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韩政治现代化研究、社会公共政策研究。〔韩〕李熙玉,政治学博士,韩国成均馆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主要从事中韩关系、东北亚国际政治研究。

摘要:韩国自2020年1月20日发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后,到2022年2月奥密克戎成为韩国疫情的主要毒株,共经历了4次新冠肺炎大流行,韩国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应对模式“K防疫”,这也成为贯穿文在寅执政后半期的疫情治理路线。本文梳理了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韩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措施及其在各阶段的调整过程,并分析了“K防疫”的治理经验与暴露出的局限性,以期对未来的疫情防治有所启示。

关键词:韩国 新冠疫情 文在寅政 K防疫

·历史与文化·

4.从失忆到记忆:“慰安妇”历史记忆的重构与铭记

作者:刘广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南京大屠杀史、日军“慰安妇”问题和战犯审判研究。

摘要:战后的“慰安妇”历史记忆经历了从“失忆”到“记忆”的转变。关于“慰安妇”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博弈,自“慰安妇”问题暴发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在“慰安妇”问题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慰安妇”问题的历史记忆不断分解与重构,在此过程中,“慰安妇”集体记忆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而个体记忆则慢慢退居幕后,甚至被忽略。随着“慰安妇”历史记忆逐渐形成全球共识,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世界相关国家和地区采取各种形式铭记“慰安妇”历史,关爱“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本文以“慰安妇”历史记忆为切入点,在分析“慰安妇”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有效地铭记“慰安妇”历史。

关键词:日军 “慰安妇” 历史记忆 幸存者

5.梁启超报刊思想在大韩帝国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作者:徐玉兰,延边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传播、媒介与文化研究。金春姬,延边大学亚非语言文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朝鲜现代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研究。

摘要:大韩帝国时期梁启超的政治论说、办报思想、文学理论等陆陆续续被介绍到朝鲜半岛,在朝鲜的思想界和新闻界引起了深度的精神共鸣,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梁启超的言论自由思想和报刊的政治功能、启蒙教育功能、监督功能观点对大韩帝国时期的新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他们逐渐推崇变法自强思想,试图以符合东方传统文化框架和朝鲜时代状况的方式,接受报刊思想和理论。因此,可以说,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对大韩帝国时期新儒学者确立近代新闻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梁启超 报刊思想 大韩帝国

6.崔锡鼎对空间无限的论证

作者:胡树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宇宙空间是有限还是无限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18世纪初时,朝鲜学者崔锡鼎对此做出了更有价值的探索。崔锡鼎受亚里士多德有限空间观激发,以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且无限存在为公理,将描述气物理属性的空间和时间对等,并以气在时间上无限久远类推出气在空间上无限扩展,从而论证出宇宙空间无限,还引证出多重世界的存在。同时这一过程也显示了亚里士多德宇宙论在不同文明中的某些境遇。

关键词:崔锡鼎 《宇宙图说》 空间无限 多重世界

7.朝鲜王朝后期儒学与西学的交流

  ——以茶山丁若镛的经学思想为中心

作者:赵甜甜,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东亚儒学、朝鲜半岛国别与区域、中韩翻译研究。崔英辰,哲学博士,韩国成均馆大学终身教授,主要从事东亚儒学、韩国哲学研究。

摘要:朝鲜王朝后期的儒学在西学的冲击之下,逐渐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批判性地吸收西学,开创性地构建了新的实学思想体系,对朝鲜半岛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茶山丁若镛是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虽然有“脱朱子学”的倾向,但究其根本仍是朝鲜性理学,只是部分接受并融合西学思想,使朝鲜后期的实学逐步体系化、完整化,具有过渡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朝鲜王朝后期 西学 茶山丁若镛 经学思想

8.《东野汇辑》“外史氏曰”对《史记》“太史公曰”的借鉴和接受

作者:靳雅姝,博士研究生,延边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亚非语言文学研究。李官福,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亚非语言文学研究。

摘要:文末以“某某曰”加注点评的方式,虽始于《左传》,却因司马迁的《史记》而达到了巅峰。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对我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国外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韩国古代三大野谈类著作之一的《东野汇辑》就借鉴了这种点评方式。尽管小说与史传的文体不同,但其文末以“外史氏曰”加注点评的创作手法,不仅形式上与“太史公曰”相同,而且从创作动机、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也都可以清晰地看出对《史记》“太史公曰”的借鉴和接受。挖掘《史记》对后者的影响,可为汉字文化圈的古代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发现和支撑。

关键词:《东野汇辑》 《史记》 中韩古代文化交流

9.文本重构与民族认同:赵素昂编《韩国文苑》的意识世界

作者:柴琳,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东亚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摘要:《韩国文苑》是来华韩国流亡文人赵素昂编选的韩国历代诗文集,选材全面、出版规模很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赵素昂通过《韩国文苑》向世界展示韩国的优秀文化,书中多有抗倭、报国之作,表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决心。赵素昂试图从韩国传统文化中肯定国民性,在中国革命语境下,他形成了中韩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张通过中韩合作抵抗日本帝国强权与文化霸权,这是在特殊的历史年代、共同的民族利益下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赵素昂 《韩国文苑》 国民性改造 身份认同

10.书山有路“目”为径

  ——《日据时期朝鲜刊刻汉籍文献目录》的学术意义

作者:朱芹,博士,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主要从事韩国独立运动史、中韩海洋问题、中美与朝鲜半岛关系、图书目录学研究。

摘要:日据朝鲜时期(1910~1945),朝鲜总督府接管了李氏朝鲜王室所属奎章阁及其藏书。为了将朝鲜半岛民众同化为日本天皇的二等臣民,消除半岛民众的抗日独立意识,日本殖民当局在引入中国传统汉籍文献的同时,编辑出版诸多美化殖民统治和篡改历史事实的汉籍图书,禁止传播与其奴化统治相悖的书籍。《日据时期朝鲜刊刻汉籍文献目录》反映了该时期在朝鲜半岛流通的汉籍图书概况,对相关领域目录学与索引学研究来说是一项补白,也是研究日本殖民史与韩国独立运动史的重要参考工具。在日本殖民当局严格的出版审查缝隙中,汉籍图书(含禁书)的流传,一方面暴露了朝鲜总督府对半岛人民的殖民同化与思想禁锢,另一方面展现了半岛民众的独立复国精神,赓续了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汉籍目录 日据朝鲜时期 朝鲜王朝 朝鲜总督府 韩国独立运动 数字化数据库

·社会与管理·

11.韩国语言政策的演变及价值取向研究

作者:崔惠玲,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政策与规划、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研究。朴壮彬,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

摘要:建国初期,韩国面临维护政权和恢复民族认同的双重挑战。语言作为符号和记忆的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民族性和政治价值,制定语言政策成为国家建构中不可避免的关键任务之一。后殖民时期的韩国采取了“去日化”和“去汉化”等语言政策,降低日语和汉字在韩国社会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以求脱离长期的册封关系和严酷的殖民统治的影响。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韩国政府一方面动用“举国机制”推进英语教育改革,提升国民外语能力;另一方面实施多语多文化政策,提高全民多文化素质,提升跨国移民的社会融入程度,构建了“韩语为本、英语为重,兼顾多语种协调发展”的语言政策体系。综上,韩国语言政策的价值取向从后殖民时期的“强调政治价值”,发展到了21世纪的“提倡工具价值”,再“升华至人文价值”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语言政策 韩国 去日化 去汉化

12.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治理

       ——基于“韩流”扩散的分析

作者:庄谦之,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化史、意识形态研究。揭晓,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当代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军事、政治、经济的竞争,更表现为文化、信息的竞争。韩国是以发达的文化产业著称且对东亚国家颇有辐射性的国家。近年来,韩国的文化产业沿着全球商品流通网络,借由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以商品的形式快速广泛扩散到中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对此,中国需要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途径、文化符号体系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入手,在国际形象宣传、网络安全治理、公共舆论塑造上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从而形成文化商品、文化符号和信息科技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竞争优势。

关键词:“韩流” 意识形态 互联网 文化产业

13.韩国家庭债务风险:形成机制与影响

作者:朴英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李美茹,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家庭金融研究。孙弘远,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市场研究。

摘要:新冠疫情冲击下韩国家庭部门的高债务给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挑战。自2008年以来,韩国家庭债务规模持续扩大且增速快。从结构上看,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家庭债务增长快,高收入家庭债务多,低收入家庭偿债负担重。高债务伴随着高风险,韩国家庭债务风险也不断升高,这与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利率上调以及房价高涨等具有较强相关性。2022年初韩国央行以遏制房地产过热为目标而提高基准利率,高风险借款人的债务偿还压力增大。韩国家庭债务在外部冲击下成为金融不稳定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对中国家庭债务问题具有警示意义。

关键词:韩国 家庭债务 高债务

14.韩国大学人性教育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金玉,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

摘要:自2015年韩国政府制定《人性教育振兴法》以来,人性教育覆盖各教育阶段。目前韩国大学大多成立了人性教育委员会,负责规划和实施人性教育,但是由于韩国大学对人性教育的探索刚起步,当前大学人性教育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拟以三所韩国大学的人性教育为案例,考察韩国大学人性教育的具体措施、主要特点及需要完善的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可供我国大学人性教育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人性教育 集体主义意识 全球公民意识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