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新民环球:吴心伯:专家视点|重温“上海公报”精神的重要启迪

发布时间:2022-02-28浏览次数:1328

  “上海公报作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2月22日在沪召开的“中美关系:相互尊重 和平共处 合作共赢——纪念《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上海公报》体现了三个“一”:一套原则、一个问题、一个路线图

图说: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美国学会会长吴心伯 主办方供图

  一套原则,就是中美达成了处理双边关系的国家间基本原则。公报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写进中美之间的文件非常有意义。一个问题,是指台湾问题。《上海公报》象征着美国结束了在台湾问题上过去的立场,即“一中一台”或者“两个中国”。美国承诺执行“一个中国”政策。一个路线图,是指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路线图,包括促进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发展贸易关系,分步走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等。

  吴心伯认为,今天重温“上海公报”精神仍有两大启迪:

  首先,“上海公报”是中美签署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确立了两国发展相互关系应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其中中方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双方交往意义重大,现阶段美方尤其需要看到这一点。事实上,现阶段中美相处之间的一些问题,主要就是由于“美方没能平等地对待中国”。

  其次,学会求同存异非常重要。现阶段中美双方在一些事务上存在分歧,而50年前“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说明了当年中美是如何面对这些分歧的:克服分歧,走到一起,谋求合作,和平共处。中美“上海公报”被视为国际关系中践行求同存异精神的典范:用将近一半的篇幅分别阐述两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不同看法,之后再肯定两国的共同点,包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原则一致。吴心伯指出,时至今日,这种求同存异的精神对中美关系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依旧不可或缺,“承认双方之间存在分歧,但避免这些分歧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与和平共处”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表明,上海一直在中美交往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吴心伯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依然可以在很多方面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做出贡献。比如,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可以推动中美经贸往来,上海也在中美人文交流、社会交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上海也可以通过自身良好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来改变美国对华认知,增进彼此了解。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杨一帆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