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中国网:张家栋:中印关系走出低谷,开启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0-28浏览次数:10

(来源:中国网,2024-10-28)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张家栋

在俄罗斯喀山举行金砖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一次正式的双边会晤。这是两国领导人五年来的首次会晤,标志着中印两国关系已经走出最低谷,开启新篇章。此刻正是回顾中印关系过去十年互动,总结经验的适当时机。

首先,在过去十年中,中印两国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两国在经济上同时崛起。2014年莫迪上台时,印度GDP为2万亿美元,2024年增长到3.7万亿美元,世界排名也从第十位上升到第五位,已非常接近日本和德国。在此期间,中国GDP世界排名仍居第二位,但经济体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与美国的差距缩小。此外,两国都在积极推进大国外交。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全球性项目,为推动全球均衡、包容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印度则转而采用更加积极主动的多边结盟外交,也实现了向大国外交的转型。

其次,过去四年中印两国的互动有成本也有收获。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开启了中印冷对抗,这是两国相互适应的过程。一方面,印度逐渐正视并接受了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身份。另一方面,双方也逐渐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处理双边关系。2020年,印度曾试图利用地理位置和所谓的“国际环境优势”,迫使中国在边境问题上让步,但最终发现边境对峙的成本高昂,且极限施压和战术性消耗无法实现目标。常态化、长期化共存是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的基本事实。

再次,中印双方逐渐恢复对彼此关系的理性认知。2020年,两国间曾出现一定程度的战略误解。中国认为印度失去了战略自主性,可能成为一些反华集团的傀儡;而印度则认为中国的对外战略攻击性强,可能会压缩自身战略空间。经过几年的调整,双方都认识到对方不仅在实力上是一个世界大国,也都拥有一个世界大国所必需的决策理性。印度决策层中,一些受西方观念影响较深的人,曾对中国有激进和极端的想象,但最终务实派还是占据了上风,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那个中国,尽管实力更为强大,但依然理性而温和。同时,双方也发现对方仍然是一个战略自主、外交独立的国家。中国认识到,印度与西方的战略合作是有限度的。印度也发现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追求的是战略平衡,而非主导地位。双方意识到中印关系的复杂性超出单一的边境问题,边境争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双方的重点仍然是经济发展和应对国际格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本高昂的边境争端不符合两国利益。

此次中印领导人会晤,将是两国关系告别过去、走向未来的一次会晤。中国和印度的自身发展以及对彼此关系的认知调整,将步入稳定期。这不仅为中印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具有深远的国际政治意义。(作者系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审:唐华 蒋新宇 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