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研究院第28期“国研沙龙”谈中印边界问题

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次数:310

20161013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第28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以下简称“国研沙龙”)活动在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为“中印边界问题:路在何方?”,由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林民旺青年研究员和中原工学院南亚研究中心随新民教授共同主讲。活动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李莉研究员点评,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章节根助理研究员主持。研究院祁怀高副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吴澄秋副教授、朱杰进副教授等参与讨论。

林民旺的主讲题目是“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他从2015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讲起。莫迪总理访华过程中,两次提及要中印两国澄清边界实控线问题,而这一问题当前存在很多技术上困难,构成了当前中印在解决边界问题上的重要分歧之一。另两个分歧分别是:一是争议的面积和区域;二是双方谈判方向上的分歧。随后,他分析了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五个共识及其发展由来:一是采取“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的思路;二是采取“政治”解决边界问题的思路;三是采取“三步走”的步骤逐步解决边界问题的思路;四是坚持“谈判”解决的思路。五是坚持中印关系整体发展与边界问题解决相“脱钩”的原则。

林民旺主讲“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随新民的主讲题目是“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审视”。他认为,中印边界在历史上从未划定,但在两个传统国家之间却存在着传统习惯线。20世纪50年代中前期,印度在东段完全占领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和传统习惯线以北一直由中国西藏地方管辖的领土,在西段不断向中国控制下的阿克赛钦地区渗透,当中国对印度的“前进政策”做出反应时,边界争端问题表面化。中印在边境地区的策略和行为互动超越了历史性的范畴,表现为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先后呈现出不同的策略均衡。业已形成的、准机制化的边境地区管控措施抑制了中印边境地区紧张或危机升级。两国在边界争端问题认知上的巨大反差、信任赤字、国内政治影响等因素决定了边界纠纷难以在可预期的中近期内通过谈判妥善解决。武装共处下的和平并伴有可控的、低烈度的局部危机仍将是中印边境地区的常态。

随新民主讲“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审视”

李莉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边界争端是长期困扰中印关系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两国互信建设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印近年就争端解决和分歧管控建立了一系列机制,但双方谈判立场相距甚远,边界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还有待时日。事实上,随中、印各自崛起步伐加快,两国民意对领土让度都异常敏感,以相互让步、相互调整为基础政治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难度有所加大,考验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在边界问题取得突破前,维持边界的稳定与和平,在其他领域加强双方的务实合作,仍是维护中印关系健康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

“国研沙龙”的主讲人向全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开放,欢迎青年学者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如您想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请电邮联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服务中心,电邮地址为:iis_academi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