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研究院第30期“国研沙龙”谈国力的测量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6-11-23浏览次数:264

20161122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第30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以下简称“国研沙龙”)活动在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为“国力的测量与预测:以东北亚地区为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吴其胜助理研究员主讲。活动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吴澄秋副教授点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教授参加了讨论。研究院祁怀高副教授主持了该期“国研沙龙”。

(吴其胜主讲“国力的测量与预测:以东北亚地区为例”)

吴其胜认为,国力分布是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地区国家对外战略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该地区各国国力的现状及未来走势对于我们把握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现有衡量国力模型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的历史和预测数据,能够对东北亚地区各国国力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估。从分析结果来看,自冷战结束以来,东北亚地区的力量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去单极化”的趋势。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总量和军事开支占地区比重的下降,以及中国经济总量和军事支出占地区比重的增加,中美之间的相对国力差距逐渐缩小。到2025年,中国的相对国力将与美国持平,并明显高于地区其他国家。如果考虑到地区联盟关系的存在,中国与以美国为主轴的美日韩同盟在实力对比上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但无论是否考虑联盟关系,东北亚地区的国力分布在未来十年内仍将是处于实力对比的转型期和过渡期。吴其胜也指出,由于测量结果只是衡量国家的资源实力,并不涵盖动员力和影响力,并且所采用的国力模型只包括了部分核心指标,最终的分析结果仅能作为参考之用,国力的分析模型和数据来源在未来仍有改善的空间

在讨论中,吴心伯教授和吴澄秋副教授在个别衡量指标的改善、科技实力的衡量、国力投送率、国家动员能力等方面给予了吴其胜完善东北亚国力模型的建议。

吴其胜2010年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其代表性专著为《战略偏好、国内制度与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时事出版社2014年)。他的此次“国研沙龙”讲座有助于参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升对国际问题进行预测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