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促成沙伊复交,助力中东“和解潮”,为中东国家铸剑为犁、消除安全赤字与信任赤字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巴以问题的解决积累了实践经验。
中东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上石油与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中东地区内生性与外源性问题盘根错节,成为国际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
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冲突引发安全赤字。俄乌冲突爆发后,域外大国对中东的军事介入力度减弱,教派矛盾有所缓和,中东地区热点问题明显降温。在中国的成功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复交,带动了中东地区“和解潮”,推动了叙利亚重返阿盟,阿拉伯国家与非阿拉伯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内部对抗的坚冰日渐融化。
相比之下,巴以冲突不仅没有出现缓和迹象,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有失控的危险。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和根源性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其他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中东“和解潮”带来的脆弱和平恐将再次被打破。
而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正逐渐被边缘化的巴勒斯坦问题也越发进入人们的视野。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图源:新华社(下同)
中国积极贡献新思路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围绕巴以问题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形成了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 “四方机制”,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了解决巴以问题的“世纪协议”,但各种和平倡议最终均未能落地,巴以和平渐近渐远。究其原因,西方国家认为巴以问题根源在巴勒斯坦方面,认为问题的解决出路是加强对巴勒斯坦的改造。巴勒斯坦成为“被治理”的对象而不是平等的伙伴,不利于巴以问题的公正解决。
中国是中东发展的建设者,也是中东和平的守护者。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而在久拖不决的巴以问题上,中国则提出“四点主张”,为解决巴以问题贡献了新思路。在2022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上,习主席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攸关中东和平稳定。巴勒斯坦人民遭遇的历史不公不能无限期延续,合法民族权利不能交易,独立建国诉求不容否决。国际社会应坚定“两国方案”信念,坚守“土地换和平”原则,坚决致力于劝和促谈,促进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公正解决。
中国是巴勒斯坦可信赖的朋友。6月13日,巴勒斯坦总统第五次访华,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体现出“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
中国主张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在“阿拉伯和平倡议”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巴以问题。
在此次会见阿巴斯总统时,习主席提出了“三点主张”,一是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二是巴勒斯坦经济民生需求应该得到保障,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巴勒斯坦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帮扶。三是坚持和谈的正确方向,尊重耶路撒冷宗教圣地历史上形成的现状,摒弃过激和挑衅言行,推动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影响的国际和平会议。习主席关于巴以问题的“三点主张”体现出公平正义原则、共同行动原则与和平共生原则。
解“世纪难题”更需合力
中国成功促成沙伊复交,助力中东“和解潮”,为中东国家铸剑为犁、消除安全赤字与信任赤字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巴以问题的解决积累了实践经验。
但需要强调的是,巴以问题是“世纪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会与各方共同努力,从危机管控入手,预防局势的恶化以及爆发新的流血冲突;支持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弥合分歧,支持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就是希望在热点问题上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努力实现命运与共。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近年来巴以激烈对峙甚至陷入流血冲突,双方平民成为最大受害者。中以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巴以双方可信赖的伙伴。中国倡导结伴不结盟、安全不可分割的理念,受到巴以双方的赞赏。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需要以发展促和平,以合作促安全,从管控分歧入手,消除互信赤字。巴以双方以及国际社会应该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由易到难,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共同助力中东和平与发展。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孙德刚(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