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编:《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7月版。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封面 |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版权页 |
目录
卷首语 祁怀高、包霞琴 第1-5页
“一带一路”研究
“一带一路”与发展新理念 张蕴岭 第9-20页
试析“一带一路”建设与中美关系 赵明昊 第21-36页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分析 吴崇伯 第37-51页
周边外交综论
《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时代意义 石源华、肖阳 第55-78页
中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演进——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亚洲安全观 宫笠俐 第79-93页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
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态势 吴寄南 第97-108页
构建新型周边关系与中国的西亚外交政策 郭锐、樊丛维 第109-136页
周边国情分析
“新安保法”后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动向——决策特征与制约因素 张晓磊 第139-154页
安倍政府推进日俄关系的动因及其前景 黄刚 第155-171页
热点问题研究
特朗普新政下的朝核问题与中国周边外交 张云 第175-189页
美国安全化宗教问题及其对华政策的影响——从宗教自由到宗教恐怖主义转变过程的考察(1992-2008) 刘骞 第190-207页
书评
一部推动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力作——读石源华教授的《中国周边外交十四讲》 钟飞腾 第211-220页
会议综述
“2016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评估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李红梅、刘青尧 第223-233页
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周边外交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高明秀 第234-243页
首届“跨界民族与中国周边关系”研讨会综述 赵颖、卢芳芳 第244-252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宗教与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综述 邹磊、黄平、涂怡超 第253-261页
“中日关系的转型与东亚合作的前景”国际研讨会综述 陆诗怡 第262-268页
附录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第271-272页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简介 第273-274页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征稿启事 第275-276页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稿件体例及注释规范 第277-279页
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部分研究性论文摘要
“一带一路”与发展新理念
作者:张蕴岭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个大的方向,北线方向主要是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中线方向连接中亚、西亚到欧洲;南线方向走东南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传统的南中国海、印度洋,西接非洲;另一个方向则是南太平洋地区。到现在为止,“一带一路”的轮廓和它的整体推动规划基本上明确了,已经有上万个在建的和提出的项目,统合在“一带一路”之下进行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有新思维,最理想的状态是把整个大陆连接起来,改变近代以来的状态,复兴古丝绸之路,重建辉煌。为此,需要进行理念创新,包括以新思维推动中国的发展,推行新型发展合作。强调“一带一路”是一项“百年工程”,具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不光是中国在推动,它正越来越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合作思想。
【作者简介】张蕴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关系学部主任。
引用这篇文章:张蕴岭:《“一带一路”与发展新理念》,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9-20页。
试析“一带一路”建设与中美关系
作者:赵明昊
【内容提要】美国虽并不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却可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牵制甚至阻碍性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稳步推进、深耕细作的阶段,需要更有效地处理大国战略博弈等难题,尤其是妥善应对美国因素的影响。美国战略界对“一带一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管控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影响,需进一步梳理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关切点,美国可能对中国实施干扰牵制的风险点,以及有助于中美扩大利益交融的合作点。
【作者简介】赵明昊,博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副处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引用这篇文章:赵明昊:《试析“一带一路”建设与中美关系》,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21-36页。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分析
作者:吴崇伯
【内容提要】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与中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高度契合、相得益彰,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构想走向实践,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印尼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吸引力越来越强,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大幅度飙升。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但总体而言,处于人口红利期的印尼市场前景看好,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国际评级机构相继提高印尼主权信贷评级等因素,将使中国对印尼不断掀起投资热潮。预计中国企业投资印尼在基础设施、电力、信息技术、农业与粮食安全、旅游业等领域将有较好的投资前景。
【作者简介】吴崇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这篇文章:吴崇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分析》,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37-51页。
《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时代意义
作者:石源华肖阳
【内容提要】2017年1月1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亚太安全合作政策发表白皮书。白皮书以“安全合作”为主题,涵盖了当前亚太安全的主要议题,阐释了中国在亚太事务上的政策主张,表明了中国在地区热点问题等敏感问题上的立场,旨在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共分为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张、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中国与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中国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中国参与亚太地区主要多边机制、中国参与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六部分。白皮书发表后,迅速引起了海内外媒体和智库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将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亚太局势、中国周边外交、亚太安全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石源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复旦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肖阳,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6级博士生。
引用这篇文章:石源华、肖阳:《<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时代意义》,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55-78页。
中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演进
作者:宫笠俐
【内容提要】从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亚洲安全观,都是对我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的有益探索,两者具有延承关系,都强调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亚洲安全观,中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不断演进:周边外交安全理念从强调军事安全到注重综合安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强调互惠原则到更强调惠及周边;周边外交工作的目标从强调“和平共处”到注重“可持续安全”。
【作者简介】宫笠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
引用这篇文章:宫笠俐:《中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演进》,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79-93页。
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态势
作者:吴寄南
【内容提要】2016年,日本当权者积极配合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高调介入南海岛礁纷争,升高东海紧张局势,搅局“一带一路”建设,导致中日关系近年来的改善势头严重受挫。事实再次证明了中日战略博弈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中日关系之所以跌宕起伏,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当权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鉴于这一病根难以在短期内去除,在可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将呈现竞争与合作共存、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态势。
【作者简介】吴寄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兼任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研究方向是日本政治与外交。
引用这篇文章:吴寄南:《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态势》,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97-108页。
构建新型周边关系与中国的西亚外交政策
作者:郭锐樊丛维
【内容提要】2016年,西亚地区乱局持续发酵。与此同时,中国对这一区域的外交却在持续发力。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架下,中国与西亚国家在经济贸易、卫生医疗、难民治理、信息通信技术合作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中国的西亚外交政策采取了新的措施,突出了新的重点,尤其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定不移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调停矛盾冲突,维护西亚地区稳定。在未来,中国对西亚外交应当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思路,着重推动中国与西亚国家关系的新型化转变;构建和倡导中国对西亚国家的新安全观;树立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把西亚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支点。
【作者简介】郭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樊丛维,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
引用这篇文章:郭锐、樊丛维:《构建新型周边关系与中国的西亚外交政策》,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109-136页。
“新安保法”后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动向
作者:张晓磊
【内容提要】日本政府赋予自卫队维和新任务的决策过程体现了日本官邸主导型决策的三个特征:日益强化的官邸主导型决策机制确保政策走向;日渐顺畅的政官关系合作模式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执政党与政府间日趋明显的政高党低框架确保决策程序的完整高效。尽管日本政府已经通过内阁决议赋予自卫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新任务,但未来此项新任务的执行仍然面临着三个制约因素:一是自卫队“驰援护卫”新任务存在的违宪嫌疑问题,二是自卫队员安全风险上升及国内社会舆论问题,三是联合国维和行动自身的制度困境问题。
【作者简介】张晓磊,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引用这篇文章:张晓磊:《“新安保法”后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动向》,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139-154页。
安倍政府推进日俄关系的动因及其前景
作者:黄刚
【内容提要】2012年安倍第二次上台后,积极开展对俄外交,努力以双边经贸和安全保障合作提升日俄关系整体水平,并通过不断举行日俄领导人会晤等方式加强两国互信,取得了一些进展。其背后存在着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与缔结日俄和平条约、谋求经济利益和制衡中国等多重动机。未来日俄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因素,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简介】黄刚,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研究人员,法学硕士(国际关系)。
引用这篇文章:黄刚:《安倍政府推进日俄关系的动因及其前景》,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155-171页。
特朗普新政下的朝核问题与中国周边外交
作者:张云
【内容提要】朝鲜半岛局势进入美国大选年后,紧张持续升温,面对朝鲜不断发展核和弹道导弹技术,朝核问题上升为美国安全战略优先事项。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忍耐”和“经济制裁”广受质疑,特朗普新政府在对朝鲜半岛政策选择上日益受到军事威慑强化论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朝鲜政策同样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在对朝外交上付出大量努力,另一方面国内外对于中国对朝外交有效性的质疑也在上升。本文试从战略和历史角度审视朝核问题,并通过比较冷战后中美对朝外交的战略逻辑和政策实践分析目前僵局的原因。本文认为朝核问题上中国的战略逻辑没有错,应在继续坚持一贯的战略逻辑的同时,在外交实践上大胆创新,努力将中国逻辑转变为地区共识。朝鲜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分析研究好朝鲜问题对于丰富中国周边外交思考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张云,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引用这篇文章:张云:《特朗普新政下的朝核问题与中国周边外交》,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175-189页。
美国安全化宗教问题及其对华政策的影响
作者:刘骞
【内容提要】“安全化”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种安全研究的新逻辑,揭示了安全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更重要的是,“安全化”为掌握安全话语的施动者“把某个问题作为享有最高优先权的问题提出并借此获得某种特殊权力”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宗教问题一直徘徊于中美两国的安全议程之中,并且美国是将宗教问题安全化的动议者,而中国是作为“潜在受动议者”出现的。冷战后,由于美国对宗教问题的安全化重点由宗教自由转向宗教恐怖主义,中美之间关于宗教问题的互动也出现了从“对立”向“合作”的转变。
【作者简介】刘骞,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引用这篇文章:刘骞:《美国安全化宗教问题及其对华政策的影响》,载《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第190-207页。
Link to the English version: http://www.iis.fudan.edu.cn/en/b8/1f/c16672a178207/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