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孙德刚:中东国家自主意识日渐增强(访谈)

发布时间:2022-04-12浏览次数:1371

刚刚随拜登总统访欧结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马不停蹄赶往中东。安抚盟友、争取支持、刷存在感……美国的目的显而易见,中东国家也心知肚明。不过,美国在全世界眼前上演狼狈的“喀布尔大撤离”之后,中东的局势也在发生变化:美国曾经提供的“安全感”已经黯然失色,中东各国自主意识渐强,正在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努力。

多项议题与美有分歧

3月27日,以色列和巴林、埃及、摩洛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国外交部长在以色列南部城市斯代博克举行会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日抵达以色列并出席会议。这是他访问中东的第一站,他的行程中还包括被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

“布林肯此次中东之行有3个目的,一是在俄乌冲突中争取阿拉伯和以色列等盟友的支持,一起制裁俄罗斯;二是在伊朗核问题上安抚以色列和阿拉伯盟友,强调不会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三是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合作,形成美、以、阿三边合作机制,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德刚对本报记者说。

目前,美国和伊朗正处于恢复伊核协议间接谈判的最后阶段。为了给地区盟友一颗“定心丸”,布林肯承诺“永远都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并誓言与以色列合作,打击伊朗在该地区的“侵略行为”。重新加入伊核协议是美国总统拜登最重要的外交政策竞选承诺之一,但在中东引起了分歧,以色列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政府都表示反对。

对于俄乌冲突,美国希望得到中东盟友和伙伴的支持,但中东国家普遍没有追随美国“选边站队”,而是保持谨慎中立立场。面对国际油价波动,拜登多次要求与沙特、阿联酋等国领导人通电话,以促使其增加石油产量从而遏制美国国内飙升的燃油价格,但通话要求都遭到拒绝。

“从结果来看,布林肯中东之行,成效不大。首先,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无论是以色列还是阿拉伯国家都不愿意制裁俄罗斯,也不愿意被绑在西方的战车上,而是主张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解决俄乌危机。其次,在伊朗核问题上,以色列坚决反对美国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恐怖组织的名单中删除,美以分歧较大。最后,美以都提出以‘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同时主张解除巴勒斯坦武装,但阿以双方在未来巴勒斯坦国边界、首都等问题上分歧严重。不少阿拉伯国家对美国重视乌克兰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轻视巴勒斯坦问题表示不满。”孙德刚说。

对美战略信任受损害

“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审视中东,希望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盟友能够协助美国,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的反俄罗斯国际统一战线。此外,美国与伊朗等反美力量既保持接触,又不断发出警告,试图以‘胡萝卜+大棒’的形式,迫使中东反美力量与俄罗斯‘战略脱钩’,并以压促变。”孙德刚说。

但是,显然美国无法从中东得到满意的回复。其背后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当前,应对大国战略竞争,尤其是应对俄乌冲突成为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为此,美国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度下降,甚至从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撤出主要军事力量,对中东反恐等议题投入的力量也远远不够。”孙德刚说,这进一步减弱了中东国家对美国的信任。

分析普遍指出,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继续从中东“战略收缩”,试图将战略重心尽快转向亚太。然而,由于拜登政府并未太多顾及中东盟友的核心利益和关切,导致美国同盟友之间龃龉不断,信任受损,裂痕不断加大。

以色列外交部长拉皮德在3月27日会议开始前对记者明确表示,以色列与美国两国政府在伊核协议方面存在“分歧”。《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分析指出,中东国家担心,在美国去年夏天突然从阿富汗撤军并制定把重心转向亚洲的长期外交政策目标后,取消对伊朗的制裁将使伊朗领导人更加大胆,美国将进一步撤出中东。“对于美国会成为安全提供者这个观点,我认为他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相信了。”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史蒂文·库克说,“所有的激励措施似乎都在向反方向起作用。”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中东地区不再是美国外交的重心。这已使美国与阿联酋关系降温,而对俄政策的分歧成为两国关系受损的最新信号。海湾国家出于自身考虑,对增加产能的要求回应冷淡。近年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诸多不负责任做法,增加了中东国家不安全感,仅凭布林肯一次访问很难真正改善美国与中东盟友和伙伴的关系。

抱团取暖拒被“绑架”

伴随美国的“战略收缩”,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性也越来越强,中东地区正面临新一轮政治格局调整。

此次在以色列举行的会晤极具象征意义。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美国的官员首次在以色列的土地上聚在一起,就扩大他们之间新兴的伙伴关系举行会谈。在会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拉皮德说,此次会晤具有“创造历史”的重要意义,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拟邀请巴勒斯坦方面加入。这是以色列首次作为东道主,邀请多个阿拉伯国家举行外长级会晤。

此次会议聚集了巴林、摩洛哥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高级外交官,这3个阿拉伯国家在2020年根据《亚伯拉罕协议》与以色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埃及最高外交官也在最后时刻决定加入会议,这是1979年首次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的埃及准备与以色列加强关系的最新信号。

《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还指出,中东其他长期的对立和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正在重塑。在遭到邻国长达3年的抵制后,卡塔尔重返海湾阿拉伯国家阵营。在多年的敌意之后,阿联酋和沙特正在与另一个地区大国土耳其谈判。

“当前,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3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出现了缓和与改善的势头,以色列与土耳其以及阿拉伯国家内部关系也在缓和。此次以色列—阿拉伯会议的召开以及中东各国与卡塔尔关系的缓和表明:大国战略竞争下,中东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尽可能做到扩大盟友、减少敌人,避免国力透支。”孙德刚说,“随着中东国家关系的总体缓和,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性会进一步增强。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新时期,中东国家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大多选择‘对冲战略’,不愿意被任何大国的对外战略所‘绑架’,也不会把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以规避风险,保持战略灵活性。”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