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环球时报》:孙德刚:【环球时报2024年终报道】环球时报研究院发布2024年全球民意调查:从全球治理到经贸合作,世界这样看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16浏览次数:10

(来源:《环球时报》,2024-12-16)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易佳 张琪】编者的话:2024年,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数十个国家与地区举行了选举,由此带来的政府更迭与政策摇摆让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大规模地区冲突延宕至今,不断凸显的外溢风险让国际社会更加担忧;关税、出口管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的政治举措不断破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与稳定……但与此同时,“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中国坚守和平发展等,也为这充满挑战的一年注入稳定性与希望。环球时报研究院14日发布的2024年20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危机和国际战争是民众的最主要担忧。相比前一年,更多外国民众期望中美关系趋向稳定,并希望本国与中国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和友好。

经济危机和国际战争是民众最担忧的两大风险

11月6日至11月18日,环球时报研究院采用商业化在线样本库邀约填答的方式,以中、英、西、法、阿、俄等16个语种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印度、沙特、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埃及、肯尼亚、巴西、阿根廷20个国家针对其18至70岁常住居民展开年度民意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数据约1.7万份。本次调查是《环球时报》开展的第12次全球民意调查,内容涉及世界热点、发展与安全、中美关系、对华认知等。

2024年国际大事不断,俄乌冲突继续僵持,中东局势不断升级,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议会选举或领导人选举。全球民众对此关注度如何呢?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位居全球民意关切的首位,关注比例均超过90%。其次为美国大选、朝鲜半岛局势,关注比例均超过80%。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关注美国大选,关注程度较高者占比近六成。此外,其他多个国家选举的受关注比例也接近八成。

当问及全球安全与和平当前是否面临威胁时,三成民众选择面临“重大威胁”,还有三成选择面临“一些威胁”,两者合计超过六成。与上一年相比,认为有“重大威胁”的受访者占比下降约9个百分点,意味着民众不安全感有所下降。分国家来看,在意大利、法国、巴西、肯尼亚4国,认为面临“重大威胁”的受访者占比均超过四成;土耳其的该比例接近四成;德国、英国、南非、埃及和阿根廷5个国家的比例也高于20国均值。

本次调查还列举了十多项具体风险和危机供受访者选择。其中,民众最担忧的前三项依次为“经济危机”“国际战争”和“恐怖主义”,这一排名顺序与2023年保持一致。排名居首的“经济危机”选项获选比例与去年相同(57%),“国际战争”的获选比例从去年的53%降至今年的49%。整体而言,今年民众对各项风险表示担忧的比例大多同比略有下降。

一些民众在问卷中用简短的语言写下了自己的具体担忧。在澳大利亚,一位“80后”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成本”表示担忧;在德国,一位“85后”受访者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是值得担忧的风险;一位“00后”韩国学生对“日本排放放射性核污染水”表达了担忧;肯尼亚一位从事个体生意的“60后”受访者表示最担心的是“失业危机”;在美国,“70后”“80后”和“90后”中均有受访者在问卷上写下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本次调查在“当前世界面临的风险或危机,哪些最令您担忧”一题中新设“中东局势”选项,20国民众对此的平均担忧率为45%。担忧中东局势的民众在埃及、土耳其、英国、印尼、肯尼亚5个国家最集中,比例均过半。对于中东局势持续升级,有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此负有责任,近半数认为是“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美国民众的认同比例虽低于20个国家平均值,但仍有多数(64%)认为美国负有责任,其中近四成认为是“部分责任”。

当被问及中东局势2025年的发展趋势时,民意观点相当分化:36%的受访者认为局势将恶化,30%认为将缓和,25%则认为将保持现状。分国家来看,印度和中国民众的预期最为乐观,认为将缓和的比例超过一半,肯尼亚、菲律宾和沙特的乐观者占比也超过四成。土耳其民众的预期最为悲观,认为将恶化的受访者占比超过一半。此外,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埃及、日本、韩国7国认为将恶化的悲观者占比均超过四成,这一比例明显高于20国平均值。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分析道:“不同国家对于中东局势未来走势的预判差异主要源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越靠近冲突风险点的国家,民众通常更悲观,如土耳其正位于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交界地带,民众对风险的感知更强。”

虽然“经济危机”仍居令人担忧事项的榜首,但民众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却较2023年年底有所增加。在问及2025年的全球经济走势时,34%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将“增长”,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分国家来看,印度、埃及、沙特、肯尼亚、印尼、中国这6个国家中预期“增长”的比例均高于四成,而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韩国,预期“衰退”的受访者占比超过三成,明显高于20国总体评价水平。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不同国家之间、成熟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预期必然存在差异。‘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相对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发展势头良好,因此印度、印尼等国对经济预期总体较为正面。而多数发达经济体当前面临一些共同问题,如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因新兴经济体崛起带来竞争压力等,因此经济预期相对较为悲观。”

在美国,中国被列为经贸合作首选对象

关于对大国引领的期待,全球民意在近些年有怎样的变化呢?调查问及“如果说全球治理需要由1-2个国家来担当引领、示范和协调、保障的责任,您希望是下列哪些国家”,并列出美国、中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印度、法国8个国家供20国民众选择。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2024年,美国继续保持首位,被选择比例达四成,比2018年提升10个百分点,并且其相对于其他候选国家的比例优势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中国从2018年的第五升至今年的第二,被选择比例增长6个百分点。8个国家中,德国的获选比例下降最为明显,英国和法国也有所下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友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中国在主场外交、经济外交、多边外交等方面表现十分出彩,得到‘全球南方’国家的广泛赞扬。在气候变化和发展问题上,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南方’国家,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声,呼吁发达国家向它们提供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在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得到非洲国家的积极反响。此外,中国提出一系列解决地缘政治冲突的重要方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总之,从倡议到实践,中国都展现了在全球秩序重塑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多国民众在问卷留言中写下了自己所支持的国际秩序是什么样的。统计发现,“和平”一词的出现频次最高,此外还有“平等”“合作”“自由”“尊重人权”“独立”等词。俄罗斯一位“80后”受访者写道:“希望各国合作,不发生军事冲突。”一位土耳其“70后”受访者留言说:“人人都能在不受外部干涉的情况下在自己的领土上完整地进行本土治理”。一位70岁的美国受访者表示自己支持的世界秩序是“和平与合作”的。一位“70后”印尼受访者写道:“每个国家都服从作为独立组织的联合国,任何国家都不应随意干涉联合国。”

那么,世界如何看待中美国际影响力的变化呢?在分别去除中美本国评价后的数据显示,对于中国国际影响力近几年的变化,六成受访者认为“上升”,近两成认为“没有变化”,选择“下降”和“不确定”的受访者均稍多于一成。对于近几年美国影响力的变化,四成受访者认为“上升”,认为“没有变化”和“下降”的受访者占比均接近1/4。

海关总署12月10日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其中,我国与东盟、欧盟、拉丁美洲、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当前中外经贸合作现状与国外民众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积极评价相契合。

当问及与哪个国家的经贸合作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时,美国和中国的获选率显著领先于其他国家,比例均接近三成,其他国家的获选比例低于10%。在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巴西、阿根廷、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10国,将美国排在首位的比例更高。在印尼、沙特、土耳其、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肯尼亚和埃及8国,将中国排在首位的比例更高。在中美两国,均有近三成受访者选择对方国家作为经贸合作的首选对象。在美国,中国获选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在中国,俄罗斯获选比例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3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显示,超过3/4的民众担忧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可能影响其政府的外交政策,从而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其中,过半民众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担忧,德国、意大利和巴西3个国家担忧程度较高者占比最高,均不低于六成。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国经常通过让其他国家分担美国危机的方式来解决自身问题,比如通过加征关税盘剥其他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获收益,以解决美国自身经济、就业和制造业重建问题。长期来看,这种‘内病外治’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美国内部问题,反而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德国、意大利、巴西、土耳其等国在经济或安全上与美国联系紧密,往往最容易受到影响,对美国的政策也更敏感,所以对美国国内危机外溢的担忧程度更高。”

相比去年,更多民众期待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近年来,美国对华科技、经贸打压不断,世界期待一个怎样的中美关系呢?2024年,四成多民众期待两国关系“趋向缓和”,这一比例占相对多数,比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而超过1/4的受访者期待“保持现状”。中美两国均有约半数受访者期待两国关系“趋向缓和”,高于20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过半(56%)民众认为中美合作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民众对中美关系改善的期待反映了中美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客观现实。尤其在经济上,两国交融度极高,中美之间的联系不会因单一的关税政策而被切断。”

在问及本国政府对华政策与行动方面的独立性时,认为“偏向于独立自主”与认为“在较高程度上迎合美国”的受访者占比均有1/3左右;还有两成受访者选择“相对均衡或平衡”。在英、法、意、澳、阿根廷等8个国家中,均有相对多数受访者认为本国对华政策和行动“较高程度”或“过度”迎合美国,其中日、韩民众对此认同率最高,均超过六成。相反,在菲律宾、土耳其、巴西等9个国家中,均有相对多数的受访者认为本国对华政策“相对”或“完全是”独立自主的,其中俄罗斯、沙特、埃及的这一比例均不低于半数,印尼、印度和南非均接近半数。

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对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1/3民众认为本国的对华外交政策和行动方面保持着独立自主性,这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国家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现实。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对美国及国际社会都将带来好处。”

外国民众普遍希望本国与中国关系变得更密切友好

当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第二的国家。中国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断探索和实践着“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中国的发展,国外民众持怎样的态度呢?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羡慕”,7%表示“嫉妒”,两者合计接近一半;持“不在意”或“不信”态度的受访者合计为22%;还有两成受访者态度中立,一成表示“不确定,难以回答”。在南非、埃及、肯尼亚、巴西、阿根廷、印尼6国,均有过半受访者持“羡慕”态度,其中肯尼亚最高,有七成多;印尼第二,为六成多。

近年来,中国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机遇,这一事实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肯定。本次民调显示,当问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对本国更构成机遇还是威胁时,36%的受访者选择“更多机遇”,认为“机遇和威胁相当”和“更多威胁”的受访者占比均略多于1/4。在印尼、印度、土耳其等10国,均有相对多数受访者选择“更多机遇”;在沙特、俄罗斯、埃及、南非、肯尼亚、巴西6个国家,此类受访者占比均超过半数;阿根廷也接近一半;肯尼亚最高,接近七成;南非和埃及均在六成左右。

王友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拉美、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合作让当地民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获得感较强。比如,在巴基斯坦、阿曼、摩洛哥等国家,由中国投资或援建的桥梁、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为人员流动带来便利,有力提升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拉动了当地就业。” 

对于本国与中国的关系,有近六成民众希望“变得更加密切和友好”。在15个国家里,过半民众希望本国与中国的关系变得更好;在南非、埃及、肯尼亚、巴西、印尼5国,该比例超过七成;沙特和俄罗斯超过六成。在其他4个国家中,德国和澳大利亚均有近半数受访者希望本国与中国的关系变得更好;日本和韩国有约四成受访者选择了“保持不变”,韩国有近四成受访者希望两国关系变好。

中国自2013年1月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截至目前,该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调查发现,在得知中国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后,总体上有一半以上民众表示愿意亲自到访以了解中国。其中,非洲三国的来华意愿最高,肯尼亚有九成受访者愿意来华,南非有八成,埃及有七成多;土耳其、阿根廷、巴西、沙特和印尼5个国家的这一比例也近七成;此外,印度和俄罗斯接近六成。

王友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在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实地考察时发现,去没去过中国对于民众的对华好感度影响很大,那些去过中国的民众往往会惊叹于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的好感度大幅提升。”     

项昊宇对记者表示,为提升国外民众的来华意愿,需官民共同努力。政府层面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范围;商业层面可加大在海外的旅游推介和观光宣传力度;民间层面,智库、研究机构、大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鼓励他们多走出去和请进来。尤其应注重国际青年群体交流,扩大中国对国外年轻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