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研究院第66期“国研沙龙”探讨区域国别研究思路

发布时间:2023-12-14浏览次数:10

2023年12月7日中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简称“复旦国研院”)第66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简称“国研沙龙”)在日本研究中心一楼会议室举行。本期国研沙龙的主题为“区域国别研究:历史、现状与人大学科建设思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嵇先白副教授主讲。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简军波副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孙德刚研究员和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飚副教授评论。来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发展规划处的2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期国研沙龙。

(第66期“国研沙龙”会场)

嵇先白回顾了中国区域国别学研究的概念与历史、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的区分,介绍了区域国别学的地理分布和东中西部高校优势学科代表,讨论了国家发展需求和学术研究供给两方面对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推动。嵇先白对比了区域国别学的两种研究路径,一种是人文导向的意义诠释,另一种是社科导向的因果解释。两种研究路径存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个性与共性、田野与理论等视角的不同,研究路径各有侧重。嵇先白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方法给区域国别研究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介绍了人大的区域国别学跨学科建设工作。嵇先白谈到区域国别学发展需要注意四点平衡:(1)理论和田野的平衡;(2)美国研究和非美国研究的平衡;(3)国际政治和比较政治的平衡;(4)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平衡。嵇先白还介绍了人大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经验和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情况。  

(嵇先白副教授在第66期“国研沙龙”上主讲)

在评论环节,孙德刚就人大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具体建设思路、先行先试做法和利用新技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等进行了评论。张飚就区域国别学的定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如何进行区域国别跨学科研究以及人大区域国别研究的历史基础等内容进行评论。

(孙德刚研究员评论)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飚副教授评论)

简军波就如何划分和界定“区域”,蔡翠红教授就区域国别和美国研究的关系、“全球南方”是不是区域国别概念,谢超副研究员就如何处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中可能的偏差,王广涛副研究员就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评价机制等也展开了讨论。

(参加第66期“国研沙龙”活动的部分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