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中韩哲学的发展与人文纽带的构建”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3-11-08浏览次数:428

                            

 

2013112日,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韩哲学的发展与人文纽带的构建”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光华楼思源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其他高校以及韩国国立首尔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等国内外哲学与人文学界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30余名,围绕中韩哲学的发展、中韩朱子学的关联性、中韩人文纽带的构建等多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具相灿先生(由副总领事李康国先生代为致辞)、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司长、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崔英辰教授分别致辞。

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共分上、下午两个专场,上午为大会主旨演讲,下午为专题学术发言。上午的主旨演讲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邢丽菊副教授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敏教授分别主持,来自中韩哲学界的四位顶级专家作了主旨发言。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冯友兰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就《中韩朱子学比较研究的意义》做了精辟而深入的演讲。陈教授认为,东亚朱子学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汉字和共同的学术语言为东亚地区的朱子学普遍性体系作出了贡献,而韩国朱子学在本土化和民族化发展的进程中,尤其在朱子学内部的自我批评、理学和心学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应该用“一体和多元”来观察朱子学发展的综合面貌。

韩国学术院正会员(院士)、高丽大学终身教授尹丝淳先生就《韩国儒学之特征:兼与中国儒学的比较》做了高屋建瓴的学术演讲。尹教授主要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韩国儒学的“主体性特征”。他认为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学理念在韩国社会践行的过程中呈现的不同;二是韩国儒学在宇宙论(理一元化)和心性论(伦理性)方面所作的独特阐发。

韩国东洋哲学会会长、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崔英辰教授就《从韩国儒学史来看丁茶山道德情感论的意义》做了深入而细致的演讲。崔教授认为,茶山理论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传统性理学“构建形而上学的基础”进行了批判,茶山试图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体会的情感中寻找人类的本质属性。在茶山看来,与缜密的性理学理论相比,具体的心理活动更能说明人的道德性。崔教授据此提出茶山的道德情感论具有“下向化”的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原主任李甦平教授就《韩国儒者对中国朱子学的几点发展》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发言。李教授主要从儒学的基本范畴理气情、礼仪、以图解说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韩国儒学对中国朱子学的发展。在理气情方面,韩国儒学主要从“理能活动”、“理气妙合”、“以理气释情”来做了细入阐释;在礼仪方面,韩国儒学主要从礼的民族化、礼的人情化等做了深入发展;以图解说使得韩国儒学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明了的解释了儒学的诸多范畴,这凸显了韩国儒者逻辑思维的精微性。

在下午的专题学术发言中,学者们主要围绕韩国哲学的研究思路和常态化思考、中国哲学与韩国哲学的民族性回归、中韩朱子学的理论特色及异同、中韩人文交流的哲学依据及未来可行性方案等多个议题进行了发言和交流。

本次会议是中韩两国新政府上台后哲学和人文领域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是具体落实中韩两国首脑今年6月底达成的《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中所提到的“加强人文纽带,扩大和增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实践。相信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提高国内学界对韩国哲学的认知和理解,积极推动韩国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并促进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