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研究院举行“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论坛”第二讲

发布时间:2014-03-28浏览次数:280

               

2014326下午,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论坛”(以下简称“周边外交研究论坛”)第二讲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第五教学楼312室举行。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教授就“乌克兰危机中的大国博弈及中国的政策”这一主题带来了精彩的讲演。活动由祁怀高老师主持,吸引了诸多复旦校内外师生前来参与。

首先,赵华胜就乌克兰危机产生的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他认为,诸如族籍关系、文化传统等问题是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潜因,但现实的经济、社会、权力争夺和外部势力的对抗是更重要的因素,并认为,乌克兰危机也是乌克兰国家建设的失败和俄罗斯及欧盟对乌政策失败的反映。

其次,赵华胜探讨了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的问题。他认为,克里米亚独立和加入俄罗斯对民族自决和国家统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尖锐问题,比如对联合国宪章有关人民自决权利应如何理解和由谁来解释?全民公决是否是地区独立的合法性基础?这种模式有无普遍意义?民族自决普遍适用吗?对这类“民族”有没有限定性?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相矛盾时应以何为准?考虑到世界上众多国家都是由多民族组成,因此,如在这些问题上国际社会没有共同认同的规则,将会导致混乱。

再次,赵华胜分析了乌克兰危机对当今国际政治的影响。他说,有人认为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后对国际政治影响对深刻的事件,俄罗斯和西方关系因此将出现深刻的破裂,这有其理由。不过,西方与俄罗斯战略信任的丧失应说是从1999年的南斯拉夫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开始的,之后又经历了“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俄罗斯对西方不信任的种子早已播下,乌克兰危机是一次集中的爆发。。

最后,赵华胜老师谈到了乌克兰问题对中国外交和中俄关系的影响。他比较了中国对此次乌克兰危机和对2008年俄格战争的态度。很明显,在对此次乌克兰危机中,中国对俄罗斯给予了更多理解。就中俄关系而言,尽管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国的战略空间扩大,两国合作有了更多机会和可能,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中俄关系不宜“大起大落”。中俄关系应该利用出现的机会,但不应过于利用某个事件,过于看重短期效应;从长远的角度,稳步的发展对两国关系更有利。

讲演结束后,赵华胜老师还就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在该地区可能的政策走向、中国是否需要学习俄罗斯的强势外交、新乌克兰政府的合法性问题与到场师生展开了讨论。

“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论坛”由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办,邀请国内外从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的知名学者和官员前来主讲。“周边外交研究论坛”第二讲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周边外交研究论坛”得到了“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

                                 (袁思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