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环球时报》:吴心伯:美国的内外失范与战略转型

发布时间:2014-01-29浏览次数:142

 

来源链接: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2014-01/4797282.html

盘点2013年美国的发展,失范与转型是两大关键词。

  民主、社会、道德全失范

  在美国经济终于呈现温和增长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政治挑战更加突出。一是政治极化依旧、两党斗争激烈。共和党为了阻挠奥巴马医改的实施,在联邦政府预算问题上较量,迫使联邦政府关门长达半月。有人认为,华府的政治分裂是美国内战以来最严重的。二是奥巴马政治地位过早陷入弱势。由于医改问题处理不当,加之共和党的牵制,公众对奥巴马的支持率创就任总统以来新低。这些都反映了美国否决政体的弊端,而这种弊端还会继续下去。

  美国社会的失范也在2013年变得突出。奥巴马在年底的演讲中,列举了今日美国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和不断下降的社会流动性,坦诚这种局面“给美国梦、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在世界各地所代表的东西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财富的分配机制越来越不合理以及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中产阶级的实际收入在下降,整个群体不断萎缩,美国已成为发达世界中最不平等的国家。中产阶级的萎缩会使人们对美国的价值观和未来失去信心;不平等和贫困的加剧则会危及美国的经济增长,损害政治与社会稳定。

  在国际层面,斯诺登事件暴露了美国道德的失范。正如同美国依仗其军事优势频频对外发动战争一样,华盛顿也在利用其科技优势监视全世界,这反映了美国滥用其力量优势的毛病是根深蒂固的。而驱动美国对全世界包括盟国领导人的监视行为的,无疑是华盛顿要掌控全世界的霸权心理。近年来美国不断把自己描绘成中国网络黑客的受害者,而斯诺登大揭秘表明美国才是网络世界的超级黑客,充分显示其虚伪性。

  奥巴马主义-

  奥巴马执政后,鉴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教训,即着手推动美国战略的转型。其第一任期内的转型努力主要体现在结束两场战争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3年美国对叙利亚化武事件应对以及与伊朗关系改善等举措,凸显了外交政策上“奥巴马主义”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减少对外军事干预。其次是充分利用外交手段来处理国际热点问题。再次是有选择地介入。今后美国只会在有限地区实质性地投入军事和外交资源。最后,美国将主要依靠无人机和特种部队打击海外恐怖组织,避免派出大规模地面部队。

  从美国公众的情绪看,皮尤中心一项调查显示,自1964年以来,首次有超过一半应答者认为“美国在国际舞台应当少管闲事”。以理查德·哈斯为代表的外交政策精英认为,美国正处在一个外交政策休整期,它需要克制海外行动并恢复国内实力。

  按照美国外交周期理论,美国正在进入下一个外交周期,这个周期的前半段是大约20年左右的战略内向期,内向期的特点是决策者和公众的注意力更多转向国内事务。2014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有可能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开启一个世界权力结构越来越多极化、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背景下美国参与世界事务的新模式。

  中国对美安抚外交

  在中美力量差距逐步缩小的情况下,美国会产生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战略焦虑感,对中国赶超美国及其后果感到不安,不仅会加快应对中国崛起的外交、安全和经济布局,而且有时可能会对中方的某些行为做出激烈反应。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做好对美国的安抚工作,包括加强与美国的对话、沟通以减少对方的疑虑和猜忌,在美国关切的国际问题上,基于中方的原则和利益提供适度合作,我在拓展周边利益、延伸战略触角时注意时机的把握,并在操作上注重“有理、有节”。

  在霸权力不从心的背景下,美国需要更多借助国际合作来达到其外交政策目标。在亚太地区,美国越来越重视编织“盟国加伙伴”网络,以制衡中国、保持美国在亚太的优势地位;在全球层面,美国会依赖主要力量中心的合作处理地区热点和推进全球治理,鉴于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将是美国在全球问题上越来越借重的对象。对中国来说,在亚太地区,应积极推进包容性外交,提倡地区经济与安全合作,防止美国孤立中国,割裂亚太。在全球层面,我应强调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意识和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意愿,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问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