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东方早报》:刘丽荣:“TTIP的地缘政治”

发布时间:2014-03-27浏览次数:228

来源链接:http://www.dfdaily.com/html/51/2014/3/27/1134618.shtml

 

“面对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崛起,欧盟推进TTIP谈判、构建经济北约的意愿更为强烈。没有TTIP作为亲和力,美国的亚太战略和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有可能进一步削弱欧洲的战略重要性。 ”

美欧第四轮自贸协定谈判(TTIP)于本月中旬悄然落幕。临近5月欧洲议会选举,欧盟成员国内部支持自贸协定谈判的声音暂时减弱。一个结果未知的贸易协定,无助于赢得选票,对于这一点,欧洲各大政党心知肚明。反对者则抓住时机,在谈判透明度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三名德国绿党政治家近日公布了一份欧盟机密文件,内容涉及欧盟理事会进行TTIP谈判的指导方针。自去年TTIP谈判启动以来,反对者一直抱怨布鲁塞尔拒绝透露谈判的基本信息,忽略欧盟成员国国家议会的作用。绿党以保护欧洲公民的利益为由,要求增加谈判的透明度,为此甚至设置了一个TTIP揭秘网站。绿党的这一极端做法,不过是备战欧洲议会选举的竞选策略之一,但是或多或少也暴露了欧盟在TTIP某些问题上的战略考量。

欧美自贸区谈判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也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意义。面对亚洲的崛起,在WTO之外另起炉灶,改写全球贸易规则,是大西洋两岸在21世纪构建自由世界秩序的最好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美国针对盟国的窃听丑闻丝毫没有阻止谈判的步伐,表明欧美高层推动谈判的政治意愿强烈。本轮谈判正值克里米亚危机,其中有两个问题的走向特别值得关注:

一、有关“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机制”的议题被暂时搁置。第四轮谈判进行期间,德国政府突然作出明确表态,反对把投资者保护议程纳入TTIP。所谓投资者保护条款,本意是向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国家投资者提供法律保护。当投资者与所在国政府之间出现争议时,如果所在国的司法体系无法解决问题,投资者可以向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对于相关缔约国具有约束力。德国政府认为,投资者保护条款适用于与发展中国家签署的双边贸易协定,欧美之间不需要投资保护。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欧盟,反之亦然。欧美双方拥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信任机制,即使没有投资保护协定,欧美企业也可以在彼此的辖区内享受充分的司法保护。

欧盟内部有关投资者保护条款的意见分为两派:包括欧洲企业联合会在内的支持者认为,设定独立的国际仲裁机构十分必要,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政治压力和舆论也有可能左右诉讼的结果。反对者则认为,投资者保护条款有可能剥夺成员国政府制定环保、健康和消费者保护规则的权力。相关条款一旦设立,由于担心企业诉讼,欧盟各国政府未来可能会避免实施更为严格的经济规范。

德国政府的立场,令布鲁塞尔大为恼火。从技术层面上看,德国的主张无可厚非,但是忽略了TTIP背后的地缘政治考量。欧美之所以积极推动投资保护议程,主要是为TTIP之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做准备。TTIP的雄心壮志在于确立新的国际标准。以TTIP的经济体量,不仅对第三国具有溢出效应,对于全球贸易多边主义也具有影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欧美可以通过与第三国的互惠贸易协定,向外输出TTIP的标准和规范。如果诸如投资保护条款的重要内容未能纳入TTIP,那么欧美就会错失为企业控告权制定全球标准的良机。

二 、乌克兰危机影响欧美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综观本轮乌克兰危机,追本溯源,是欧盟和俄罗斯主导的关税同盟两大自贸区竞争的结果。欧盟与乌克兰有关结盟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始于2007年,原计划在201311月底签署联系国协议。但是,这一进程遭到俄罗斯的反对。莫斯科强调,作为欧盟的联系国,乌克兰无法同时成为关税同盟的成员。鉴于乌克兰与俄罗斯密切的经济依存关系,亚努科维奇决定暂缓签署与欧盟的自贸协议,主张成立一个三方委员会,探讨建立一个包括欧盟、乌克兰以及俄罗斯倡导的关税同盟在内的贸易区。在与俄罗斯的角力中,欧盟希望维持乌克兰现状,无意将天平拉向自己,也不愿推给对方。亲欧派的游行示威最终演变为地缘政治僵局,并不符合欧洲的利益。面对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崛起,欧盟推进TTIP谈判、构建经济北约的意愿更为强烈。没有TTIP作为亲和力,美国的亚太战略和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有可能进一步削弱欧洲的战略重要性。

乌克兰危机也为欧盟敦促美国取消能源领域的出口限制提供契机。长期以来,欧盟在天然气进口方面过度依赖俄罗斯,这也是欧盟成员国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瞻前顾后的原因之一。美国国内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支持向欧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TTIP使原材料和能源出口自由化成为可能,克里米亚危机有望帮助欧盟推动这一领域的谈判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