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合作单位(2022—2024年)

中国社会科学网:吴心伯:“提升亚洲意识 中国将为亚信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4-05-23浏览次数:126

来源链接:http://www.cssn.cn/gd/gd_rwhd/gd_mzgz_1653/201405/t20140521_1179876.shtml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成立于1992年,是有关亚洲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主要目的是与会各方通过对话、合作等形式,在亚洲大陆上建立起有效的、综合性的安全保障机制,以维护亚洲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52021日,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主题确定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围绕亚洲安全形势、安全机制构建以及中国将在未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本网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亚洲新安全观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来的?与传统安全观有何不同?

吴心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曾提出“互利、互信、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其背景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安全形势发生变化,各国的安全行为需要有一种适用于后冷战时代的安全观念来指导。

此次亚信峰会将提倡的新安全观,包括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以及可持续安全。其中,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并非全新的概念,这些在后冷战时代已经有所倡导和实践。

共同安全,在于各国不仅需注重自身的安全,也要注重他国的安全。共同安全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声,这也反映出安全不只是强国或霸权国家的专利,弱国、小国同样也有谋求安全的权利。

合作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行为中的自助安全而言,它以合作双赢的形式来解决安全问题、突破安全困境。

综合安全更多是考虑到安全的内涵在今天已非常丰富,不仅包括军事、政治、领土、主权等传统安全因素,同时也包括严峻性不断上升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如恐怖主义、毒品、自然灾害、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环境恶化等。对大部分国家来讲,非传统安全问题比传统安全问题更加迫切。因此,当今世界的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施策,以打击恐怖主义为例,就不能单靠军事力量,还需要采取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各种措施。综合安全是后冷战时代的大多数国家已普遍接受的安全观念,即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军事安全的问题,而是包括国内外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诸多方面。

可持续安全则谋求安全措施长期有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仍以传统安全为例,如果只是依靠单方面的军事力量优势,或许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安全,但一国的军力发展很可能导致各国间的军备竞赛,这样一来安全是不可持续的。尽管可持续安全的提法较新,但其内涵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定共识,即在安全问题上各国不能采取短期行为,而要有长远目光。

新安全观并非中国一家独创,而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在应对各种安全挑战过程中,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且在理念层次思考和提炼的结果。中国将这些理念作了很好的总结,并利用亚信峰会的平台进行推广。

中国社会科学网:亚洲安全机制构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应对安全挑战,亚洲国家需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吴心伯:构建亚洲安全机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亚洲国家的信心问题,即亚洲能通过区域合作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而非依赖区域外的大国来提供安全。这首先需要亚洲国家从观念上实现突破,树立自信和自主意识。其次,亚洲国家应采取具体行动,通过合作方式解决自身的安全挑战,建立地区安全机制。

亚洲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更加易于展开合作,这是由于非传统安全挑战本身具有跨国性质,事实上,跨国合作目前已经在进行之中。例如,2011年中国船员在湄公河上遇害之后,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在湄公河进行联合执法、共同打击犯罪,这就是一种非传统安全合作。此外,自然条件决定了亚洲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近年亚洲国家在抗灾救灾、应对流行性疾病等方面都已经开展了很好的合作。

传统安全领域也有很多合作空间,加强各国军事交流的活动目前就十分活跃,如进行军舰互访、开展联合军事演习、派军官到他国学习等。可以说,亚洲国家正在共同推动的安全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网:亚洲安全机制的构建与亚洲意识的培育有着怎样的关系?

吴心伯:亚洲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日本、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亚洲国家经济发展随之带来自信,如当时对亚洲的价值观、发展模式的自信。

第二个阶段是中国的崛起大大提升了亚洲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地位,亚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亚洲各国也逐渐认识到应该加强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以解决亚洲面临的安全挑战。

在以上背景下,亚洲国家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凸显亚洲意识,增强在安全上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行动力,推动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网:亚洲安全机制的构建中,亚信峰会有何作用?作为轮值主席国,中国会为亚信峰会增添哪些中国元素?

吴心伯:到目前为止,亚信峰会并不是一个机制化的亚洲安全合作平台,峰会或将聚焦两个方面,一是讨论适合亚洲安全形势的安全观,二是如何通过亚信峰会进程推动亚洲安全机制建设。这需要亚信峰会的各成员国进行积极探索。亚洲已经到了构建安全机制的时候,此次亚信峰会将是促进亚洲安全机制构建的良机。

作为轮值主席国,中国首先是凸显和提升亚洲意识,因为亚洲意识再次凸显的背景就是中国的崛起,因此由中国来推动提升亚洲安全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当之无愧。其次,中国应当激活亚信进程。坦率来说,亚信峰会从创办至今已20年,但总体来看机制化水平较低、效率不高、缺乏活力,中国成为轮值主席国,以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能力激活亚信进程,为其赋予新的理念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并为机制化建设提出必要的资源支持。中国担任亚信轮值主席国,有意愿、有能力推动亚信进程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如何看待在亚太环境下的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吴心伯:我认为,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和影响力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面越来越广,涉及经济、安全、能源等诸多领域。另一方面,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平衡和牵制中国影响力的上升,加之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存在战略上的紧张心理,以及中国和一些周边国家存在海洋权益、领土争端等问题,导致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关系存在竞争性、摩擦性甚至潜在的对抗性,这需要中国在新形势下践行新安全观,有效处理新旧安全挑战,为亚洲地区提供公共安全物品。

在亚太环境下,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合作的潜力巨大,其他国家对中国有很多期待。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应对各种安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