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举行会谈。
这是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首次在白宫接待外国领导人。双方重点讨论了加沙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以及中东局势。席间,特朗普抛出美国“接管”加沙的言论引发关注。
当天,特朗普还签署行政令恢复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
从“清空”加沙到美国“接管”加沙,从第一个电话打给沙特领导人,到第一个“白宫之约”为以色列总理“留座”,并重启对伊朗“极限施压”,“特朗普2.0”将给中东带来什么?
释放多重信号
内塔尼亚胡2日启程赴美,4日在白宫与特朗普会晤,成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位访美的外国领导人。
从美以同盟的铁杆关系来看,内塔尼亚胡拔得头筹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在特朗普上任仅半个月内,“特内会”就被如此迅速安排,仍被认为象征意义很强。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表示,内塔尼亚胡此次访美与特朗普会晤释放多重信号。
一是显示特朗普政府给予以色列无条件支持。
这与拜登政府一边支持以色列一边敲打后者接受“两国方案”不同,凸显共和党更偏袒以色列,以及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更密切。
二是显示以色列在美国的全球盟伴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双方都把与对方关系视为重中之重。
三是此访正值第二阶段加沙停火谈判启动之际,内塔尼亚胡先见特朗普再派团参加谈判,意在让美国施压阿拉伯国家接受“清空”加沙的方案。
特朗普近日提出“清空”加沙地带设想,希望埃及和约旦接受并安置来自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但遭埃及、约旦等国反对。
有分析指出,以方还希望在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中解决第一阶段的未决问题,包括以军如何全面撤离加沙、撤军后加沙如何治理、如何防止哈马斯重新控制加沙等。通过美以领导人的面对面会谈,或将为第二阶段谈判“定调”。
除了就停火谈判与美方“对表”,内塔尼亚胡还希望特朗普政府向伊朗进一步施压,并推动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
当天,内塔尼亚胡确实如愿以偿,收到一份“礼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恢复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白宫称,此举旨在将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
此外,内塔尼亚胡此次访美还有政治“减压”的考量。
当前,内塔尼亚胡在国内承受较大压力。
一边,强硬派不满其达成停火协议,一直以退出联合政府相威胁,要求结束停火,继续清剿哈马斯;另一边,由于加沙战火延烧至今,被扣押人员仍未全部获释且生死未卜,内塔尼亚胡的民意支持率已今非昔比,近期更因涉嫌贪腐案出庭受审受到打击。
舆论认为,内塔尼亚胡此访有意借特朗普的支持来压制国内强硬派的反对声音,同时分散民众对其庭审的注意力,拉抬支持率。
4日,内塔尼亚胡在与特朗普会晤后表示,不会放弃被扣押人员或战争目标,并称特朗普将帮助以色列实现在加沙所有目标。
“接管”言论惊人
据悉,会晤期间,美以领导人讨论了加沙停火第二阶段谈判、释放被扣押人员、巴勒斯坦人安置、加沙战后治理以及以色列和沙特关系正常化等问题。
其中,第二阶段停火谈判被认为是此次内塔尼亚胡访美的首要议题。
按照上月15日达成的停火协议,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定于2月3日开启,将讨论释放以方其他被扣押人员和以军撤离事宜。
哈马斯4日发表声明说,停火协议第二阶段的接触和谈判已开始。
虽然第一阶段停火换俘进程总体顺利,但外界对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前景并不乐观。
在孙德刚看来,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不仅要解决以色列的关切,也要解决哈马斯的关切,包括以色列从加沙撤军、让加沙平民重返家园等。
由于内塔尼亚胡剿灭哈马斯的目标未变,再加上特朗普提出“清空”乃至“接管”加沙的方案,双方目标相去甚远,第二阶段谈判将非常困难。
关于加沙战后治理安排,特朗普当天抛出“接管”的惊人言论,舆论纷纷用意外和罕见来形容。
在会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表示,希望美国“接管”并“长期拥有”加沙。他还说,不排除向加沙地带部署美国军队,以支持加沙重建。
与此同时,特朗普重申“清空”加沙的设想,称巴勒斯坦人应该被永久安置在加沙以外地区,并呼吁约旦、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接收。
孙德刚认为,美国“接管”加沙是迂回、折中的方案。美国的最终目标仍要把加沙交给以色列,但若直接让以色列占领加沙,有吞并之嫌,将违反联合国相关决议(加沙被认为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进而承受很大国际压力。反之,先由美国军事“接管”再从长计议,阻力相对较小。
但无论是“清空”还是“接管”,执行难度都很大,几无可操作性。
一则,埃及、约旦、沙特等多个阿拉伯国家表示反对;二则,180万加沙人料将抵制并拒绝离开加沙;三则,加沙重建需要上千亿美元资金,特朗普打算由地区富国出资,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特朗普抛出这个想法,更多是安抚内塔尼亚胡,政治上象征性地送个‘礼包’,体现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
发力三大目标?
特朗普“二进宫”后,第一个连线的外国领导人是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第一个接待的外国领导人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他还透露将访问以色列、加沙和沙特,一连串动作和表态凸显中东在“特朗普2.0”外交版图中的优先位置。
虽已时隔8年,但“特朗普1.0”的中东政策烙印至今依然清晰。
比如,严重偏袒以色列,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把美国驻以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承认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部分领土的主权。
又如,推出被称为“世纪协议”的《亚伯拉罕协议》,促成多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再比如,退出伊朗核协议,对伊朗“极限施压”,全面恢复制裁。
外界认为,“特朗普2.0”的中东政策仍会沿袭1.0路线:偏袒以色列、推进“世纪协议”、遏制伊朗。
“特朗普随意性较大,不可预测性较强,但总体来看,其中东政策或围绕三个目标发力。”孙德刚说。
第一,支持以色列作为美国干预中东的桥头堡。
美国将协助建立一个“大以色列”,支持以色列向加沙、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以及黎巴嫩方向扩张,赋予其更大的战略空间。
第二,继续推动实施《亚伯拉罕协议》,促使更多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特别是把沙特作为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地区国家。但由于沙特将巴勒斯坦建国作为前置条件,短期内恐难实现沙特与以色列建交。
第三,对伊朗继续极限施压,加大遏制力度,达到以压促变的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未来,中东实现和平恐面临更大挑战。”孙德刚说。
首先,巴勒斯坦问题难解,巴以和平难推进。
以色列和美国的目标是彻底剿灭哈马斯、“清空”并吞并加沙,哈马斯对此无法让步,第二阶段停火谈判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其次,美以可能联手对付伊朗,将增加伊以对抗的不确定性。
第三,在特朗普恩威并施下,海湾阿拉伯国家会否屈从美国,打破原先在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平衡立场,有待观察。
孙德刚指出,只要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偏架”,不能一碗水端平,就会向以色列发出错误信号,导致后者有恃无恐,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巴以问题和实现中东持久和平。